?
?
頒? 布? 令
為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環保、安全法律法規,確保在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能及時予以控制,防止重大事故的蔓延及污染,有效的搶險和救助,保障員工人身安全及企業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本公司于2018年12月編制了《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2018年版)》并經原廈門市同安環境保護局備案(備案編號:350212-2018-042-L)。根據《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相關規定和廈門市同安生態環境局要求,現我司重新修訂了《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現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各部門單位應按照本預案的內容與要求,對員工進行培訓和演練,做好環境突發事件的應急準備,以便在環境事故發生后能及時按照本方案進行救援,在短時間內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
?
????????????????????????????? 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負責人:
年??? 月??? 日
?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以及福建省環保廳轉發環保部關于印發《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2015年)1月20日,第二章 備案的準備“第十二條:企業結合環境應急預案實施情況,至少每三年對環境應急預案進行一次回顧性評估”。
為了響應福建省環境保護廳的要求,結合我公司實際情況,對本公司預案進行修編,并在此基礎上修訂了《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根據《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分級方法》(HJ941-2018)重新進行環境風險評估,根據《辦法》要求梳理預案正文內容,將企業基本情況等內容納入風險評估報告中,在原有預案的應急組織機構基礎上,根據《辦法》要求及人員的變化情況修訂了預案的組織機構及應急小組情況,完善了環境應急資源調查報告,補充了現場處置預案等內容。調查中,重點關注了污染源、產污環節、可能發生風險的儲存場所以及環保設備設施等,最后對安全生產管理、環境應急資源、環境風險現狀做出了評估性總結。
本應急預案、環境風險評估報告、環境應急資源調查報告均按照“企業環境風險評估指南”、“企業環境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環境應急資源調查指南(試行)的通知”的要求進行編制,并呈送專家評審。
公司于2018年12月編制了《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2018年版)》并經原廈門市同安環境保護局備案(備案編號:350212-2018-042-L)。
公司由于市場需求將油漆改用較為環保的水性漆,增加了脫脂陶化、噴粉及水性噴漆的生產線。本次預案為公司在《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2018年版)》(備案編號:350212-2018-042-L)基礎上進行的修訂,本次預案與上一版對比分析如下:
表1? 本次修編與2018年版本對比情況一覽表
項目 | 2018年版本 | 本次修訂 | 變化情況 |
事件分級 | 預案共分為三級,分別為一級(社會級)、二級(公司級)、三級(車間級) | 預案共分為三級,分別為一級(社會級)、二級(公司級)、三級(車間級) | 分級方式不變,根據公司實際情況增加丙烷、液化石油氣及液氧泄漏事故的分級 |
內部應急組織機構 | 應急領導組、信息通報組、疏散警戒組、現場救護組、后勤物資組、搶險搶修組、善后工作組、事故調查組、環境監測組、內部專家組 | 通訊聯絡組、現場維護與疏散組、搶險救援組、物資供應與后勤保障組、事故調查與善后處理組、應急監測組、專家組 | 調整人員,提高應急效率 |
正文 | 本預案根據原預案各風險源的預防措施、應急處置措施等內容,細化并完善公司各環境風險源的預防措施、應急處置措施。根據各環境風險源的危害特性,詳實制定各風險源的情形指標、預警分級、預警條件、響應分級、預防措施、預警、應急處置等內容。 | ||
風險評估報告 | 風險物質為油漆、天那水、固化劑、潤滑油、乙炔、防銹劑、柴油,根據《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指南(試行)》,環辦[2014]34號,編制了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報告,企業的風險等級為一般環境風險。 | 風險物質為水性漆、潤滑油、柴油、乙炔、丙烷、液化石油氣及液氧。本預案風險評估細化了生產工藝、污染物處理設施及說明,細化了環境風險識別內容等。經識別,涉氣和涉水風險物質均為潤滑油、柴油、乙炔、丙烷、液化石油氣及液氧。根據《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分級方法》(HJ 941-2018)的相關內容,細化了本預案的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報告,企業的風險等級為“一般[一般-大氣(Q0)+一般-水(Q0)]” | 因風險分級評價標準不一致,修編后環境風險為一般[一般-大氣(Q0)+一般-水(Q0)]” |
應急演練和培訓 | 應急演練:一年一次 培訓:一年一次 | 應急演練:一年一次 培訓:一年一次 | 不變 |
突發環境事件 | 原預案發布至今,企業未發生任何突發環境事件 |
?
該預案是按照《福建省環保廳關于規范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閩環保應急〔2013〕17 號文)中的預案模板編制完成的,共由10章組成,各章的主要內容見預案。在此僅就有關問題進行說明。
⑴關于預案的合并和分立
公司預案體系主要分為綜合環境應急預案、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報告和突發環境事件現場處置預案?,F場處置預案主要包含化學品泄漏、火災爆炸次生/衍生污染事故、廢水事故排放、廢氣事故排放、危廢泄漏、乙炔氣體、丙烷、液氧及液化石油氣泄漏現場處置預案。
⑵關于事件分級和響應分級
根據環境風險評價,本公司突發環境事件難以達到國家突發環境事件分級條件。因此全盤采用國家事件分級不利于公司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救援。根據公司實際,本預案突發環境事件等級分為Ⅰ級(重大環境污染事故)、Ⅱ級(較大環境污染事故)、Ⅲ級(一般環境污染事故)。
按突發環境事件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結合本公司的實際情況,應急響應包括重大突發環境事件(Ⅰ級應急響應)、較大突發環境事件(Ⅱ級應急響應)和一般突發環境事件(Ⅲ級應急響應)。
⑶關于預案關系分析
本預案同時與《廈門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廈門市生態環境局突發性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廈門市同安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及周邊企業應急預案相銜接,形成應急聯動。當公司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件,需要外界力量支持的突發環境事件時,或周邊企業發生突發事件,需要本公司應急力量支援時,本預案與上級應急預案銜接,并實施與上級的應急聯動。
⑷關于重大危險源辨識和潛在環境風險分析
根據對公司危險化學品進行物質火災危險性和急性毒性的識別,公司涉及風險物質主要為水性漆、潤滑油、柴油、乙炔、丙烷、液化石油氣及液氧。公司各物質貯存量小于臨界量要求,均不構成重大危險源。公司最大可信事件為泄漏、火災。根據《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分級方法》(HJ941-2018)計算,環境風險等級為“一般[一般-大氣(Q0)+一般-水(Q0)]”。。
⑸關于應急組織體系
為方便人員管理、提高應急救援效率,本環境應急預案充分了利用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組織機構設置,并在結合突發環境事件污染特征的基礎上將組織機構分為應急領導組、應急辦公室、警戒疏散組、搶險救援組、后勤保障組、應急監測組、善后處理組及通訊聯絡組。各應急救援小組歸屬現場應急應急領導組統一管理。
為了充分了解本公司對所在區域居民及周邊企業可能造成的影響,本公司于2022年3月編制應急預案期間以現場走訪的形式對項目所在地附近的居民及相關企業進行了調查。大部分受訪者認為本項目主要存在?;沸孤χ苓叚h境可能造成環境影響的環境風險,希望本公司在環境管理方面多注重?;穫}的監管。
本公司對于公眾建議十分重視,對于公眾提出的合理建議和意見,我司予以采納。我司將認真落實本預案所提出的要求,提高我司對突發環境事件的應對能力,防止或緩解污染事故給周圍人群的生命財產造成危害,將突發環境事件造成的影響降至最小限度。
根據環境環保部(現生態環境部)辦公廳文件“關于印發《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環辦應急[2018]8號)”等文件要求,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3月28日組織本公司人員、周邊社區表、相鄰企業及3名特邀專家(名單附后)對《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進行評審。與會期間,代表人員與專家踏勘了現場,了解了應急措施落實情況,聽取關于應急預案編制情況的介紹,查閱原始資料,經認真質詢與討論后形成評審意見。
《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基本符合《關于印發<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環發[2015]4號)和《福建省環保廳關于規范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閩環保應急[2013]17號)的要求,預案基本要素完整,內容格式基本符合規范;應急組織機構較健全、應急管理小組人員職責較明確、責任落實到位,預防措施和和應急程序較為實用,應急措施和現場處置預案可操作性較好。專家組對預案評審的平均分數為80分,評估結論為通過評審。
1、制定現場處置卡并上墻;
2、補充應急物資,如:托盤、應急沙、吸油氈等;
3、完善應急事故池標識;
4、建議改造雨水總排口閥門以便操作;
5、根據公司實際情況完善事件分級預警響應等內容,根據專家意見進一步完善報告文本和圖件。
公司根據2022年3月28日形成的《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評審意見表》,對公司環境風險及應急預案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積極的整改和完善,并于2022年4月1日形成最終備案版本。
?
?
?
?
?
?
綱? 要
?
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
二、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報告 |
三、環境應急資源調查報告 |
四、現場處置預案 |
?
?
目? 錄
1編制過程概述.............................................................................................................. I
2預案修編情況.............................................................................................................. I
3重點內容說明............................................................................................................ II
4征求意見及采納情況說明....................................................................................... IV
5評審情況................................................................................................................... IV
5.1總體評價................................................................................................................ IV
5.2修改意見和建議.................................................................................................... IV
第一部分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6
1總則................................................................................................................................. 6
1.1編制目的.................................................................................................................. 6
1.2編制依據.................................................................................................................. 6
1.3事件分級.................................................................................................................. 8
1.4適用范圍.................................................................................................................. 9
1.5工作原則.................................................................................................................. 9
1.6應急預案關系說明................................................................................................ 10
2應急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 12
2.1內部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12
2.2 外部指揮與協調.................................................................................................... 16
3預防與預警.................................................................................................................. 17
3.1預防措施................................................................................................................ 17
3.2預警........................................................................................................................ 22
4應急處置...................................................................................................................... 25
4.1先期處置................................................................................................................ 25
4.2響應分級................................................................................................................ 26
4.3應急響應程序........................................................................................................ 27
4.4應急處置................................................................................................................ 33
4.5應急救援隊伍的調度及物資保障........................................................................ 39
4.6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 39
4.7配合有關部門應急響應........................................................................................ 41
5應急終止...................................................................................................................... 41
5.1應急終止條件........................................................................................................ 41
5.2應急終止程序........................................................................................................ 42
5.3現場保護與現場洗消............................................................................................ 42
6后期處理...................................................................................................................... 43
6.1善后處理................................................................................................................ 43
6.2評估與總結............................................................................................................ 44
7應急保障...................................................................................................................... 44
7.1人力資源保障........................................................................................................ 44
7.2資金保障................................................................................................................ 45
7.3物資保障................................................................................................................ 45
7.4醫療衛生保障........................................................................................................ 45
7.5交通運輸保障........................................................................................................ 45
7.6通信與信息保障.................................................................................................... 46
7.7科學技術保障........................................................................................................ 46
8監督管理...................................................................................................................... 46
8.1應急預案演練........................................................................................................ 46
8.2宣教培訓................................................................................................................ 48
8.3責任與獎懲............................................................................................................ 49
9附則............................................................................................................................... 49
9.1名詞術語................................................................................................................ 49
9.2預案解釋................................................................................................................ 50
9.3修訂情況................................................................................................................ 50
9.4實施日期................................................................................................................ 51
10附件............................................................................................................................. 51
10.1應急聯系花名冊.................................................................................................. 52
10.2信息接收、處理、上報等標準化格式文本...................................................... 54
10.3廠區地理位置...................................................................................................... 59
10.4敏感目標示意圖.................................................................................................. 60
10.5廠區總平面及風險源布置圖.............................................................................. 61
10.6雨污水管網分布圖.............................................................................................. 62
10.7企業突發環境事件處置流程圖.......................................................................... 63
10.8應急物資儲備清單.............................................................................................. 64
10.9各種制度.............................................................................................................. 65
10.10廠房車間分布及人員疏散圖............................................................................ 66
10.11應急演練............................................................................................................. 68
10.12相關照片............................................................................................................ 85
10.13環評批復............................................................................................................ 89
10.14危廢處置合同.................................................................................................... 98
10.15一般工業固廢.................................................................................................. 122
10.16應急監測協議.................................................................................................. 124
10.17化學品理化性質說明...................................................................................... 126
10.18第一版應急預案備案表.................................................................................. 157
10.19預案編制人員清單.......................................................................................... 158
第二部分 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報告.................................................................. 159
1前言............................................................................................................................. 160
2總則............................................................................................................................. 160
2.1編制原則.............................................................................................................. 160
2.2編制依據.............................................................................................................. 160
3資料準備與環境風險識別....................................................................................... 162
3.1企業基本信息...................................................................................................... 162
3.2企業周邊環境風險受體調查.............................................................................. 171
3.2.1環境風險受體調查........................................................................................... 171
3.3涉及環境風險物質和數量.................................................................................. 174
3.4生產工藝.............................................................................................................. 187
3.5現有環境風險防控與應急措施情況.................................................................. 190
3.6現有應急物資與裝備、救援隊伍情況.............................................................. 193
4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 194
4.1突發環境事件情景分析...................................................................................... 194
4.2突發環境事件情景源強分析.............................................................................. 195
4.3突發環境事件危害后果分析.............................................................................. 198
4.4應急事故水池最小容積測算.............................................................................. 200
4.5釋放環境風險物質的擴散途徑、涉及環境風險防控與應急措施、應急資源情況分析????? 201
5現有環境風險防控與應急措施差距分析............................................................. 203
5.1環境風險管理制度.............................................................................................. 203
5.2企業風險防控措施.............................................................................................. 204
5.3環境應急資源...................................................................................................... 210
5.4歷史經驗教訓總結.............................................................................................. 210
5.5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長期項目的內容...................................................... 210
6 完善環境風險防控與應急措施的實施計劃........................................................ 213
7劃定企業環境風險等級........................................................................................... 213
7.1環境風險物質數量與臨界量比值(Q)................................................................. 214
7.2企業風險等級劃分結果...................................................................................... 216
第三部分 環境應急資源調查報告........................................................................... 217
第四部分 突發環境事件現場處置預案.................................................................. 233
1.化學品泄漏現場處置應急預案................................................................................. 233
2.火災爆炸次生/衍生污染事故現場處置預案............................................................ 233
3.廢水超標排放或事故排放現場處置應急預案......................................................... 234
4.廢氣事故排放現場處置應急預案............................................................................. 236
5.危險廢物泄漏現場處置應急預案............................................................................. 237
6.乙炔、丙烷及液化石油氣泄漏現場處置應急預案................................................. 238
第五部分 評審情況說明............................................................................................ 240
?
為了防止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亞公司”)突發性環境事件的發生,能在事件發生后正確應對和有效處置,提高我公司在突發環境事件中的應變能力,建立緊急情況下的快速、科學、有效地組織事故搶險、救援的應急機制,控制事件的蔓延,保障公司、社會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使應急準備和應急管理有據可依、有章可循,根據國家和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公司的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⑵《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2007年11月1日起實施;
⑶《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⑷《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訂;
⑸《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⑹《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20年修訂),2020年9月1日實施;
⑻《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2019年修正),2019年4月23日起實施;
⑼《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2013年12月14日修訂;
⑾《廈門市環境保護條例》,2021年6月2日;
⑿《福建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若干規定》,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防治法》,2016年2月1日起實施,福建省政府令(第172號);
⒁《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國發[2011]35號;
⒂《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施行;
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6]29號,2017年1月1日實施;
⑵《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環境保護部,環發[2010]113號,2010年9月28日;
⑶《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管理防范環境風險的通知》,環發[2012]77號,2012年7月3日;
⑷《關于切實加強風險防范嚴格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通知》,環發[2012]98號,2012年8月7日;
⑹《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登記辦法(試行)》,環保部令第22號,2012年;
⑺《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國辦函[2014]119號,2014年12月29日;
⑻《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指南(試行)》,環辦[2014]34號,2014年4月;
⑼《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34號,2015年4月16日;
⑽《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試行)》(環境保護部公告2016年第74號);
⑾《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評審工作指南(試行)》。
(1)《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單;
(3)《廈門市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35/322-2018);
(4)《廈門市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35/323-2018);
(5)《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 169-2018);
(6)《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18);
(7)《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
(8)《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物控制標準》(GB18599-2020);
(9)《事故狀態下水體污染的預防與控制技術要求》(Q/SY1190-2009);
(10)《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分級方法》(HJ941-2018);
(11)《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HJ589-2010);
(12)《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單相關要求;
(13)《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年1月1日)。
(14)《事故狀態下水體污染的預防與控制技術要求》(中國石油企業標準Q/SY1190-2013)
(15)《水體污染事故風險預防與控制措施運行管理要求》(中國石油企業標準Q/SY1310-2011)
(1)《福建省環保廳關于規范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福建省環保廳,閩環保應急[2013]17號;
(2)《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環發[2015]4號);
(3)福建省環保廳轉發環保部關于印發《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閩環保應急[2015]2號);
(4)《廈門市生態環境局突發性環境事件應急預案》(2018年修訂版);
(6)《粉末水性漆涂裝線技改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福建省環安檢測評價有限公司,2020年;
根據《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環境保護部第17號令),按照突發事件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將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突發性環境事件(Ⅰ級)、重大突發性環境事件(Ⅱ級)、較大突發性環境事件(Ⅲ級)和一般突發性環境事件(Ⅳ級)四個等級,突發環境事件等級劃分見表1-1。
表1-1 突發性環境事件的等級劃分
等級 | 預警等級 | 響應等級 | 突發環境事故后果已經或可能導致 | ||
死亡人數 | 中毒(重傷)人數 | 直接經濟損失(萬元) | |||
特大事件 | Ⅰ級 | Ⅰ級 | >10 | >100 | >10000 |
重大事件 | Ⅱ級 | Ⅱ級 | 3~10 | 50~100 | 2000~10000 |
較大事件 | Ⅲ級 | Ⅲ級 | ≤3 | 10~50 | 500~2000 |
一般事件 | Ⅳ級 | Ⅳ級 | 除特大、重大、較大事故以外的突發環境事件 |
根據環境風險評價,本公司突發環境事件難以達到國家突發環境事件分級條件。因此全盤采用國家事件分級不利于公司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救援。根據公司實際,本預案突發環境事件等級分為Ⅰ級(重大環境污染事故)、Ⅱ級(較大環境污染事故)、Ⅲ級(一般環境污染事故),分級依據及各級具體事故類型詳見表1-2。
表1-2? 公司突發事故影響分級
分級 | 突發環境事件情形 | 具體事故類型 |
I級 (社會級) | 重大突發環境事件,污染超出公司范圍,影響公司周邊區域,公司自身難以控制,須請求外部救援 | ①發生較大火災或爆炸事故而產生的次生/衍生環境事故,洗消廢水外排到外環境,公司不可控; ②乙炔、丙烷、液氧、液化石油氣氣瓶傾倒或管道破裂發生大量泄漏,化學品發生大量泄漏進而引發火災或爆炸衍生的大氣污染逸散,影響至外環境,公司不可控; ③廢水處理系統故障,大量未經過處理的生產廢水排入同安灣海域,公司不可控。 ④地方政府應急聯動要求。 |
II級 (公司級) | 較大突發環境事件,需公司各部門統一調度處置,能在公司控制內消除的污染及相應的安全事故 | ①乙炔、丙烷、液氧、液化石油氣氣瓶閥門、管道發生少量泄漏,需公司統一協調指揮,但不會對周邊產生不良影響; ②污水管道、污水處理設施破裂導致廢水泄漏,漫流至廠區,泄漏物可堵截在公司內; ③廢氣處理設施故障需聯系第三方進行檢修,廢氣超標排放,造成空氣污染,公司可控; ④化學品或危險廢物發生大量泄漏(泄漏量在50L至200L之間),但可及時堵漏修復,公司可控; ⑤應公司應急聯動要求。 |
III級 (車間級) | 一般突發環境事件,事故輕微,無擴大征兆,無人員傷亡,生產運行未受影響,并且可在事故車間或部門內迅速消除影響的污染事故 | ①污水處理站一般故障,車間可及時解決; ②公司化學品或危險廢物發生少量泄漏(泄漏量小于50L),污染僅限于車間或倉庫范圍,車間內可自行解決; ③廢氣處理設施一般故障,車間內可以解決; ④乙炔、丙烷、液氧、液化石油氣氣瓶閥門松動發生泄漏,影響范圍僅限車間,可及時解決; ⑤危險廢物收集容器破損,發生泄漏。 |
本預案適用于本公司范圍內發生化學品泄漏事故、危險廢物泄漏事故、液化石油氣泄漏事故、乙炔、丙烷、液氧泄漏事故、火災爆炸次生/衍生污染事故、廢氣、廢水事故排放等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及在公司應急能力范圍內服從上級主管部門調度、協調周邊企業環境突發事件的應急調動。
公司在建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系統及其響應程序時,貫徹如下原則:
保護員工和周邊居民的健康和安全優先,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充分發揮組織的主觀能動性,緊急狀態下首先避險和自救,搶救重要性的排序為:人員、環境、財產、工作進度。
加強環境危險源監控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做好思想、預案、應急機制等工作準備,防患于未然。平時應按規定組織演練,演練盡可能按照實戰要求進行,提高快速反應能力。確保一旦有事能快速反應,科學處置。應對突發事件時,盡可能保持其他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運轉,科學有序、有效地處理環境事故。
建立健全公司統一管理、分工負責的應急管理體制,明確各應急組織的職責及應急工作程序。發生應急突發事件時,應急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應急處置指揮工作。所有的應急活動必須在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的統一協調下進行,統一口令、步調一致、有令則行,有禁則止,按照本應急響應程序的流程處置突發事件。
與當地政府應急預案銜接,積極配合當地政府的應急突發事件處理工作。同時依靠當地政府的醫療、消防隊伍,增強應急能力;鼓勵事故應急相關科研工作,加大投入,重視專家在事故應急工作中的作用,借助當地企業等外部力量,積極做好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思想準備、物資準備、技術準備等日常準備工作,強化預防、預警工作,提高突發環境事件的處置能力。
本應急預案針對本公司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類型和范圍進行編制,包括綜合環境應急預案及現場處置預案。本應急預案與勞動紀律、環保制度、安全制度等相銜接,根據應急預案中可能出現的突發環境事件針對性提出相應環境應急處置措施。
本預案同時與《廈門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廈門市生態環境局突發性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廈門市同安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及周邊企業應急預案相銜接,形成應急聯動。當公司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件,需要外界力量支持的突發環境事件時,或政府及周邊企業發生突發事件,需要本公司應急力量支援時,本預案與上級應急預案銜接,并實施與上級的應急聯動。應急預案關系見圖1-1。
?
?
當區域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公司應急指揮中心設置專人負責聯絡匯報,配合同安區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應急處置工作。當發生重大突發環境事件時,單純依靠企業自救已不足以應對事故緊急處置,必須依靠政府力量加以救援,因此企業須做好本應急預案與當地各級政府應急預案的銜接工作,具體如下:
我公司應急預案已結合當地政府預案內容,增加政府相關部門的聯系方式,以便及時聯系。在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我公司立即啟動本預案,履行先期處置的職責,負責對在突發環境事件初期應急活動的組織和指揮。隨著突發環境事件的發展,事件演變為重大級時,立即請求政府支援,我公司的應急組織機構編入政府應急指揮機構里,一起建立新的應急指揮體系,負責對突發環境事件進行統一領導、統一指揮。
我公司已儲備必要的應急物資和裝備,本預案中已明確應急物資清單。當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我公司立即向政府應急指揮中心出示我單位可使用的物資清單,并接受政府應急指揮中心的統一調用。
⑶現場處置預案與本預案的銜接。本公司有現場處置預案,當發生化學品泄漏事故、危險廢物泄漏事故、火災爆炸次生/衍生污染事故、廢氣事故排放、生產廢水事故排放時,立即啟動相應的現場處置預案,隨事態的發展事件擴大時,應立即匯報本公司應急辦公室,啟動本預案。
為應對突發環境事件,公司成立應急指揮中心,建立應急組織機構,對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和處置等進行統一指揮協調。
公司成立事故應急指揮部,指揮中心下設搶險救援組、通信聯絡組、現場維護與疏散組、應急監測組、物資供應后勤保障組、事故調查與善后處理組、專家組等。應急救援指揮部24小時值班電話:0592-7395355。
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以應急總指揮為中心,立即在現場成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由應急總指揮統籌指揮,各應急小組負責全公司應急工作的組織和實施。具體的應急組織體系詳見圖2-1。
⑵日常工作機構
公司應急組織的領導機構為應急救援指揮部,日常工作機構設在應急救援辦公室,實行24小時值班制。
工作方式:
①當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立即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
②應急救援指揮部也可由應急指揮中心根據現場具體情況確定應急救援指揮部的組成,靈活應對突發環境事件。
工作職責:
①接受污染事故報警,并根據指揮部指令向上級主管機關報告。
②負責污染應急指揮部的日常業務工作。
③組織污染事故及應急行動的信息發布工作。
?
公司內部應急指揮機構詳見表2-1。
表2-1? 公司內部應急指揮機構一覽表
組別 | 應急職位 | 姓名 | 公司職務 | 手機號碼 |
應急總指揮部 | 總指揮 | 韓文浩 | 總經理 | 15259246839 |
副總指揮 | 肖鴻 | 生產總監 | 18965107769 | |
通訊聯絡組 | 組長 | 許澤渾 | 生產總監 | 13850023681 |
成員 | 陳庚榮 | 氣桶部經理 | 13695037048 | |
涂利群 | 機加部經理 | 13859942763 | ||
現場維護與疏散組 | 組長 | 肖鴻 | 生產總監 | 13850060609 |
成員 | 盧英文 | 涂裝包裝部經理 | 18650039828 | |
彭馬凡 | 鈑金部經理 | 18950077335 | ||
林娜 | 行政專員 | 13906057140 | ||
林淑婷 | 行政專員 | 15859226673 | ||
物資供應與后勤保障組 | 組長 | 王小鵬 | 物料部經理 | 13859945002 |
成員 | 熊剛 | 物料部班長 | 13656013995 | |
羅朝江 | 物料部班長 | 15980783293 | ||
搶險救援組 | 組長 | 張美俊 | 銷售副總 | 18950178719 |
成員 | 張明輝 | 整機組裝部經理 | 13400756273 | |
岳萬福 | 設備組班長 | 15959394468 | ||
李旭 | 電工班負責人 | 18059860336 | ||
事故調查與善后處理組 | 組長 | 林思橋 | 研發總監 | 15985856064 |
成員 | 岳秀麗 | 財務總監 | 13860104523 | |
蘇小仕 | 技術部經理 | 13559232517 | ||
雷德發 | 品管二班班長 | 15959458606 | ||
馮國祥 | 品管一班班長 | 13860400546 | ||
應急監測組 | 組長 | 蘇小勤 | 行政主管 | 15980793895 |
成員 | 林娜 | 行政專員 | 13906057140 | |
林輝蘋 | 環保外勤 | 15980890598 | ||
內部專家組 | 組長 | 肖鴻 | 生產總監 | 13850060609 |
成員 | 許澤渾 | 生產總監 | 13850023681 | |
蘇小勤 | 行政主管 | 15980793895 | ||
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聯系電話:0592-7395355 |
(1)應急救援指揮部工作職責
①貫徹執行國家、省、市及縣政府及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關于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發生和應急救援的方針、政策、對應急救援的要求,以及上級領導對應急救援的指示。
②組織制定、修改公司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組建并管理公司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隊伍,有計劃地組織實施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的培訓和演習。
③審批并落實公司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所需的監測儀器、防護器材、救援器材等的購置。
④檢查、督促做好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⑤公司發生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時,批準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和終止。
⑥及時向市、區生態環境局報告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具體情況,必要時發出增援請求,并向周邊通報相關情況。
⑦組織指揮公司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負責人員、資源、應急隊伍的統一調動。
⑧在救援狀態下,接受廈門市和同安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的指揮、資源配置、技術指導,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配合政府部門對環境進行恢復、事故調查、經驗教訓總結。
⑨負責對公司員工進行應急知識和基本防護方法的培訓,向周邊單位、村莊提供公司有關危險化學品特性、救援知識等的宣傳材料。
(2)各應急小組職責
各應急小組職責見表2-2。
表2-2? 各應急小組職責一覽表
部門 | 應急職責 |
通訊聯絡組 | ①完善通訊設施、通訊網絡、電話表等,以便及時掌握事故發展的最新動態,做出快速反應。 ②負責聯系當地氣象部門以得到事故發生當地的氣候條件、天氣預報等情況,以利于科學安排救援行動。 ③發動各志愿援助組織參與救援活動。熟悉相鄰生產經營單位和社會各種志愿援助組織的名稱、電話、規模。 ④公開污染事故信息、接待新聞媒體并告之污染事故發生發展情況以及污染事故救援、人員傷亡、受影響情況等。 |
現場維護與疏散組 | ①負責現場治安、消防、警戒、人員疏散; ②保證現場救援通道的暢通。 |
搶險救援組 | ①制定具體的現場應急處置、搶險救援方案,部署應急處置與搶險救援組人員等參戰力量分工、分位進行處置與搶險救援; ②負責突發環境事件的先期處置,外部救援力量到達后協助搶險救援; ③負責工程搶險與設備設施的搶修,以及相關物資材料的轉移; ④收集事故發生現場的設備設施運行記錄。 |
物資供應與后勤保障組 | ①物資供應與后勤保障組負責搶險應急物資、設備、工器具等的及時供應;協助制訂應急物資資源的儲備計劃,按已制訂的物資儲備計劃檢查、監督、落實反應物資的儲備數量,收集和建立并歸檔; ②定期檢查、監督落實應急反應物資資源管理人員的到位和變動情況及時調整應急反應物資資源的更新和達標。 ③應急預案啟動后,按應急總指揮的部署,有效地組織應急反應物資資源到搶險現場,并及時對事故現場進行增援,同時提供后勤服務。 |
應急監測組 | ①對事故區域內、外(公司轄區)的有毒有害介質擴散區域進行監測、記錄、上報工作,根據數據提出削減或消除污染源的建議; ②視事故狀況變化和指揮員商討建議采取有效處理對策; ③配合第三方監測機構或上級環保部門進行環境污染情況的調查和取證及環境跟蹤監測工作; ④學習相關監測技術,了解相關監測儀器的使用與維護; ⑤完成指揮部賦予的其他工作任務。 |
事故調查與善后處理組 | ①組長負責處理突發事故中的受害者,安排好受害者的善后事宜; ②負責詳細核實事故現場的受害者、受污染環境的狀況,詳細拍照、勘察以便調查取證工作; ③善后處理組所有成員按照事故處理調查規章制度,積極參與并配合上級部門對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④完成應急領導組賦予的其他工作任務。 |
(4)專家組
根據突發環境事件具體情況,應急指揮中心抽調內部相關技術專家與應急救援組組成專家組,內部專家由;韓文浩(總經理)、肖鴻(生產總監)組成,外部專家有廈門市應急專家庫內專家、廈門市同安生態環境局、消防大隊、應急管理局組成;專家組主要為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提供技術支持,在發生事件時,能協助應急指揮中心做好事件的報警、響應與處置工作。
(5)人員替補規定
建立職務代理人制度。當公司總指揮不在崗時,由副總指揮履行應急領導組組長職責,副總指揮不在崗時,由被授權的成員履行應急領導小組組長職責;其他主管人員不在崗時,由其職務代理人履行其職責。
日常機構設在安???,實行24小時值班制,其職責如下:
⑴接受污染事故報警,并根據指揮部指令向上級主管機關報告。
⑵負責污染應急指揮部的日常業務工作。
⑶組織污染事故及應急行動的信息發布工作。
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聯系電話:0592-7395355。
當發生較大突發環境事件時,公司在各方面的應急能力都無法滿足要求,為了最大程度降低突發環境事件的危害,公司將對超出應急能力范圍的突發環境事件及時上報有關部門,可能涉及的外部支援單位有以下幾個方面:
⑴當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公司應急物資及人員無法滿足應急需求時,可請求周邊企業提供幫助,由許澤渾(聯系電話:13850023681)負責聯絡;
表2-3周邊企業聯系方式
序號 | 單位名稱 | 聯系電話 |
1 | 廈門銘佳利鑄造有限公司 | 0592-7110778 |
2 | 廈門漢達塑膠有限公司 | 0592-5655978 |
3 | 廈門中欣博鋁制品有限公司 | 18030142686 |
4 | 廈門市臺誼石業有限公司 | 0592-7110666 |
5 | 廈門浦頭鑄造有限公司 | 0592-7110826 |
⑵公司缺乏環保、應急救援等方面的專家,需要請求同安區政府、廈門市同安生態環境局的協助(環保專線:12369);
⑶當發生一般突發環境事件,公司的應急物資和現場救援人員無法完全滿足應急要求時,需要請求同安區政府和同安區消防119火警;
⑷公司無專職醫療人員和專門的醫療車,當發生較多人數的受傷,或較重傷勢時,無法承擔醫療救援任務,需要及時送往醫院,需要120急救中心的協助;
⑸公司受人員和管理權力限制,疏散警戒范圍僅限于廠區內部,周邊的疏散警戒及交通管制工作需要同安區公安和交警部門的協助(廈門市公安局同安分局聯系方式:0592-7022321);
⑹公司無法承擔廢氣事故排放、廢水事故排放、危險化學品泄漏的污染監測及后期的跟蹤監測工作,委托廈門市環產環境監測服務有限公司進行監測。
當發生較大突發環境事件或上述公司應急能力無法滿足要求的情況時,公司設置專門的信息通報員,負責通知相應的有關部門,請求支援。聯絡人許澤渾,聯系電話:13850023681。
應急響應可能涉及的外部救援機構聯系通訊方式見附件10.1。
公司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加強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的風險目標監控,建立了突發事件預警機制,爭取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為進一步預防突發環境事件,公司通過加強風險物質、風險單元管理,落實設備維護管理制度,保證應急物資及器材處于良好狀態,定期進行應急培訓與演練,有效防范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在工作中,積極接受環保、安全、消防等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工作要求,完善自身管理、消除風險隱患、做好應急準備。
⑴公司已制定了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和管理制度,明確規定了員工上崗前的培訓要求,上崗前的安全準備措施和工作中的安全要求,同時也對危險化學品的貯存、裝卸等操作做出相應的規定。
⑵制定了安全檢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安全檢查,并如實記錄安全檢查的結果,同時制度隱患整改和反饋制度,對檢查出的安全隱患及時完成整改。
公司設置了視頻監控系統,且設有中控室,可對現場設備、人員活動進行實時、有效的視頻探測、監視、傳輸、顯示和記錄,并具有圖像復核功能,可以實現多畫面成像,實現對廠區內攝像儀的操控,以便及時發現異常并警報。還可以將異常狀況及事故發生、處理情況錄像與存儲,供事后分析。
公司涉及的化學品有水性漆、潤滑油、柴油、切削液等。
⑴公司水性漆庫、油品庫和化品倉庫均為獨立車間,且設有防腐防滲措施。油品庫及化學品倉庫設有導流溝。
⑵建立化學品管理臺賬,制定《化學物品管理辦法》管理制度,化學品出入庫前均按要求進行檢查驗收、登記,內容包括數量、包裝、危險標志等,經核對后方可入庫、出庫;
⑶定期對化學品儲存場所進行巡查,發現泄漏問題及時解決,并做好記錄;
⑷根據不同物品的危險特性,分區儲藏,并放置于適當的環境條件中保存,操作人員配戴相應的防護用具,包括工作服、圍裙、袖罩、手套、防毒面具、護目鏡等;
⑸在裝卸化學危險物品前,預先做好準備工作,了解物品性質,檢查裝卸搬運工具,工作完畢后根據工作情況和危險品的性質,及時清洗手、臉、漱口或淋??;
⑹對于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的運輸,由持有資質的單位和個人,專人專車依照既定線路進行運輸,合理規劃運輸路線及運輸時間,裝運的危險品外包裝明顯部位按《危險貨物包裝標志》(GB190-2009)規定標志,包裝標志牢固、正確;
⑺運輸腐蝕性、有毒物品的人員,出車前必須檢查防毒、防護用品,在運輸途中發現泄漏應主動采取處理措施,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并向有關部門報告,請求救援。
公司在廠區內設置危廢倉庫,主要存儲廢切削液(HW09)、廢潤滑油(HW08)、廢漆渣(HW12)、廢過濾棉(HW49)、廢水處理污泥(HW17)、廢顯影液和廢感光膠片(HW16)、化學品廢包裝物(桶)及廢活性炭(HW49)等。危廢倉庫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采取以下有效防范措施。
(1)根據不同類別危險廢物,分區儲藏,分類堆存于危廢倉庫,并放置于適當的環境條件中保存;
(2)危險廢物儲存場所設有明顯警示標識,地面已做好防腐防滲,且設有導流溝、集液池,防止危險廢物泄漏后外泄;
(3)建立危險廢物管理臺賬,出入庫前均按要求進行檢查驗收、登記,內容包括數量、包裝、危險標志等,經核對后方可入庫、出庫;
(4)專人定期巡查危險廢物儲存場所,做到一日兩檢,并做好檢查記錄,發現泄漏問題及時解決,并做好記錄;
(5)根據危險廢物特性和倉庫條件,配備有相應的消防設備、設施和滅火劑,如干粉、砂土等;
(6)危險廢物定期清運,送到有資質的單位統一進行無害化處置。嚴格按照危廢系統進行轉運和報備,轉運過程嚴格執行電子版五聯單制度,同時建立臺賬。制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并報廈門市同安生態環境局備案。
目前,公司已配備生產廢水預處理設施和綜合污水處理站。脫脂除銹廢水及噴漆廢水經預處理后與其他生產廢水經廠區污水站處理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表4三級標準和《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GB/T31962-2015)表1中B級標準后,與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達標后的生活污水分別排入下山頭社區污水管網后排入西柯鎮下山頭村污水集中納管治理項目一體化泵站,出水接入美溪道市政污水管網,最終納入同安水質凈化廠。
污水處理站運營過程中采取如下措施預防:
⑴嚴格執行公司制定的相關操作規程,污水處理設施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運行控制,同時加強對員工工作崗位的培訓,避免操作失誤導致生產廢水泄漏,加強定期巡檢,防止操作失誤導致廢水事故排放。
⑵廢水處理設施運行人員每日對污水管、污水池、污水排放口及設備巡檢,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⑶廢水處理設施的所有水泵均一用一備,確保廢水處理系統穩定運行。
⑷按照《環境監測計劃》要求,定期委外檢測污水、處理站的進出水水質。
⑸定期進行污水運行技能培訓,加強污水處理站人員管理操作水平,各種化學藥劑規范存放,操作中杜絕藥劑灑落及跑冒滴漏,防止污水泄漏或超標排放。
⑹污水處理站要按工藝規定運行,嚴格添加各種化學藥劑,以使污水得到合格處理。
(1)規定嚴格的操作規程,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運行控制,防止誤操作導致廢氣事故排放;
(2)加強設備的維修管理,使其在良好情況下運行,杜絕事故排放;
(3)每天派人對各廢氣設施巡檢一次,查看廢氣處理設施運轉是否正常,加強對處理設施運行的巡查維護和定期維保相結合,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做好巡檢記錄;如:粉塵布袋是否破損等;
(4)定期委托監測經廢氣處理設施處理后的廢氣排放濃度,保證達標排放;
(5)定期更換檢修處理設備,并儲備一定的備用設備和配件,如風機等;
(6)定期檢查通風管道,避免無組織排放,保證廢氣高空排放。
⑴污水處理站的地面、墻體、構筑物均采取防腐防滲措施,車間接至廢水處理站的管道采用防腐管道,預防土壤受到污染;
⑵各個危險化學品分類貯存及標識。對于存放水性漆、潤滑油(可燃品),乙炔、丙烷及液化石油氣儲藏區(易爆品)的區域和污水處理站藥品貯存間做到防曬、防潮、通風、防雷、防靜電要求,地面及圍堰均做防滲、防腐處理等防范措施,減少化學品泄露污染土壤的風險性,且在堆放的物料中貼標識卡;
⑶危險廢物貯存場所設有地面防滲、導流溝和集液井等防范措施;
⑷雨水排放口配套有應急閥門,可有效攔截受到污染的消防廢水,有效預防廢水污染土壤和外環境水體。
⑴公司根據要求制定《危險氣體使用安全管理辦法》;
⑵氣瓶存放于專門的貯存場地內,公司指定專員負責現場管理,并確保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
⑶確?,F場設有危險警示標志,并配備足夠的消防滅火設備,同時確?,F場有良好的通風,做好避雷、防靜電等安全工作,現場設施和照明設備應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⑷專人定期巡檢氣瓶上的壓力表是否完好、性能是否正常,并按規定向計量單位送檢,以確保計量準確。
⑸氣瓶在使用時設有專用減壓器,并且管道設有回火防止器。
⑹設備部負責定期對乙炔氣瓶和輸氣管線進行防泄漏檢查,并做好安全驗收記錄;在安全操作規程管理上,應嚴格督促指導現場專員;
⑺應選擇具有“危險氣體經營許可證”的單位定點供氣。對供氣單位應按要求進行供氣資格確認或考察認定,并對貯存容器、裝卸和運輸提出要求,使之符合安全操作要求;
⑻供應部在與供貨方簽訂供貨合同時,應要求供貨方提供每批產品的安全合格證;
⑼供應部在乙炔貨物接收過程中,對數量、氣瓶安全附件、檢測狀況等項目實施驗收,并形成驗收記錄;
(1)在全廠區域內配有相應的基礎應急消防設施,在車間明顯位置貼有疏散路線圖,地面貼有疏散路線箭頭。
(2)生產區和儲存區均設置干粉滅火器,倉庫設置泡沫滅火器;
(3)加強化學品倉庫消防管理,配備相應的消防器材、消防設備、設施和滅火劑,并應配備經過培訓的兼職的消防人員;分類、整齊放置化學原料,單獨存放于陰涼干燥的場所,避免亂堆亂放,并設置明顯的化學品名稱及標志,倉庫應設置醒目的安全標志和警示標志;
(4)定期對廠房、倉庫、儲罐區的電路進行檢查,及時更換維修老化電路;
(5)定期對員工進行消防知識的培訓,建立嚴格的消防安全規章制度;
(6)出現打雷、閃電等極端天氣時,派專人對廠房、倉庫、儲罐區進行值班巡邏;
(7)雨水排放口設置應急閥門,確保廠區發生火災、爆炸環境事故時可采取應急閥門關閉雨水排放口,同時設置可正常運行的抽水泵將消防廢水從雨水管道抽取至事故應急池,防止消防廢水通過雨水管網流入外環境。
⑴崗位操作嚴格穿戴勞保用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嚴格執行,保證嚴格依照公安、交警部門的管理進行運輸、組織生產。
⑵生產過程中定期對排水系統進行日常維護和管理,杜絕排水不通暢及污水跑冒滴漏。
⑶安全教育等納入企業經營管理范疇,完善安全組織結構。
⑷加強安全衛生培訓,掌握處理事故的技能,加強技術防范,杜絕安全和危害職工健康事故的發生;在所有職工中普及對毒性、腐蝕性等物質有害意識及對受傷者的急救措施。
當我公司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認事件等級,并發布相應的預警,根據事態的發展情況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預警可以升級、降級或解除。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預警條件可分為外部預警和內部預警。
①廈門市或同安區政府通過新聞媒體公開發布的暴雨、臺風等預警信息;
②周邊企業發布的預警信息;
③安全檢查發現的其他可導致泄漏、火災的安全隱患;
④應急設備故障或應急物資不足。
⑵內部獲取信息
①由報警系統發出的警報信息;
②廢水、廢氣處理設備故障;
③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發生泄漏;
④乙炔氣瓶的瓶閥或管道的法蘭、閥門發生松動;
⑤消防設施故障(消防管網損壞、消防水位不足、消防水泵損壞、噴淋裝置損壞);
⑥安全檢查發現的其他可導致泄漏、火災的安全隱患;
⑦設備、配件、防爆器件的防爆性能減弱或完全失效;
⑧風險評價發現新的風險。
企業應急指揮中心接警后,根據事態發展情況,判斷事件分級。
若為一般突發環境事件,則由車間崗位救援小組組織實施。
若為較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中心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企業必須組織相關部門對可能造成事故的源頭進行排查,準備應急物資和設備,封閉、隔離或限制使用有關場所,終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行為和活動,應急響應小組進入備戰狀態。
當突發環境事件的發展超出本公司的控制能力時,升級為重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應果斷尋求外部力量支援,撥打廈門市同安生態環境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辦公室的值班電話。當外部救援機構到達時,應急救援指揮部應將現場救援的指揮權交由政府部門主導,并對政府部門的應急救援提供支持。
預警信息的級別按照突發環境事件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為三級,預警級別由高到低,一級預警,為重大級別;二級預警,較大級別;三級預警,一般級別。詳見表3-1。
?
?
表3-1 預警條件、預警分級一覽表
預警級別 | 預警條件 | 影響范圍和事態控制范圍 |
一級 預警 | ①發生較大火災或爆炸事故而產生的次生/衍生環境事故,洗消廢水外排到外環境,公司不可控; ②乙炔、丙烷、液氧、液化石油氣氣瓶傾倒或管道破裂發生大量泄漏,化學品發生大量泄漏進而引發火災或爆炸衍生的大氣污染逸散,影響至外環境,公司不可控; ③廢水處理系統故障,大量未經過處理的生產廢水排入同安灣海域,公司不可控。 | 影響范圍,事態控制超出本公司,須報告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 |
二級 預警 | ①乙炔、丙烷、液氧、液化石油氣氣瓶閥門、管道發生少量泄漏,需公司統一協調指揮,但不會對周邊產生不良影響; ②污水管道、污水處理設施破裂導致廢水泄漏,漫流至廠區,泄漏物可堵截在公司內; ③廢氣處理設施故障需聯系第三方進行檢修,廢氣超標排放,造成空氣污染,公司可控; ④化學品或危險廢物發生大量泄漏(泄漏量在50L至200L之間),但可及時堵漏修復,公司可控。 | 影響范圍,事態控制均未超出本公司,在公司內部可以控制并處置的。 |
三級 預警 | ①污水處理站一般故障,車間可及時解決; ②公司化學品或危險廢物發生少量泄漏(泄漏量小于50L),污染僅限于車間或倉庫范圍,車間內可自行解決; ③廢氣處理設施一般故障,車間內可以解決; ④乙炔、丙烷、液氧、液化石油氣氣瓶閥門松動發生泄漏,影響范圍僅限車間,可及時解決; ⑤危險廢物收集容器破損,發生泄漏。 | 影響范圍,事態控制在車間或部門內可以控制并處置的。 |
在確認進入預警狀態之后,公司應急指揮中心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采取以下行動:
(1)發布預警通告:①對事故現場的人員,指揮人員要根據事故可能擴大的范圍和當時的氣象條件,搶險進展情況及預計延展的趨勢,綜合分析判斷,對可能涉及到的生產裝置、操作人員通報決定,防止引起恐慌或派生出其他事故;②對周邊區域的敏感目標,根據事故的危害特性和事故的涉及或影響范圍,由總指揮決定是否需要向周邊敏感目標發布預警信息通告,并與政府有關部門聯系,如果政府部門決定對周邊區域人員進行疏散時,立即組織救援人員協助公安機關及其他政府有關部門的人員進行動員和疏導,使周邊區域的人員安全疏散;
(2)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并進行妥善安置;
(3)組織應急救援隊伍進入應急備戰狀態;
(4)對可能造成事故的源頭進行排查,封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行為和活動;
(5)調集應急所需物資和設備,確保應急物資充分有效和其他保障工作暢通。
當3.2.3中引起預警的條件消除和各類隱患排除后,解除預警。
當社會級和公司級環境事件引起預警的條件消除和各類隱患排除后,由公司應急總指揮宣布解除預警指令,在公司通知欄公告或通過廣播發布,由應急響應辦公室通知相關人員解除預警。
一旦發生突發性環境事件,當事人或發現人應立即向負責人和車間(部門)管理人員報告,由負責人和有關管理人員向辦公室和公司領導報告。緊急情況下可越級上報公司領導。在報告的同時,事故發生現場人員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不得擅離職守,應當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先期處置,事故類型與相對應先期處置如下表:
表4-1? 預警響應先期處置一覽表
預警響應分級 | 預警條件及事故類型 | 預警措施和方式 | 響應隊伍 | 先期處置 |
I級 (社會級事件) | 氣象部門等通知有強臺風、暴雨等災害時 | 口頭通知 電話通知 | 應急總指揮部、搶險救援組、通信聯絡組、現場維護與疏散組、應急監測組、物資供應后勤保障組、事故調查與善后處理組、專家 | ①檢查廠房門窗是否關閉; ②檢查雨水管網是否有淤積,及時清理保持水道暢通。 |
次生消防廢水外排時 | 口頭通知 電話通知 | ①搶修人員對次生消防廢水進行截留; ②用抽水泵將次生消防廢水抽至應急事故水池內暫存。 | ||
乙炔、丙烷、液氧、液化石油氣氣瓶傾倒或管道破裂發生大量泄漏,進而引發火災 | 口頭通知 電話通知 | ①警戒疏散人員判斷事態,及時通知生產區停止作業,車間內人員緊急疏散; ②搶修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擰下連接儀表,然后打開瓶閥; ③如果著火后,無法關閉氣瓶閥門時要迅速使用干式粉滅火或是帶噴嘴的二氧化碳滅火器; ④采取用涼水連續冷卻氣瓶的方法進行處理。 | ||
化學品發生大量泄漏,進而引發火災 | 口頭通知 電話通知 | ①相關單元立即停止生產; ②疏散無關人員,劃定警戒區; ③判斷火勢情況,火勢較小可控制時搶修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迅速使用干式粉滅火或是帶噴嘴的二氧化碳滅火器進行滅火?;饎葺^大聯系消防進行救援。 | ||
廢水處理系統故障,大量未經過處理的生產廢水外排 | 口頭通知 電話通知 | ①污水處理站人員協助搶險搶修組關閉廢水排放口; ②污水處理站人員協助搶險搶修組用抽水泵將污水處理站廢水抽至事故應急池內暫存。 ③應急監測組通知應急監測單位進行水質監測。 | ||
II級 (公司級事件) | 廢氣處理設施故障需聯系第三方進行檢修 | 口頭通知 電話通知 | ①立即停止生產; ②搶修人員穿戴防毒面具并及時對廢氣處理設備進行維修。 | |
乙炔、丙烷、液氧、液化石油氣氣瓶閥門、管道發生少量泄漏 | 口頭通知 電話通知 | ①警戒疏散人員判斷事態,及時通知生產區停止作業,車間內人員緊急疏散; ②搶修人員判斷泄漏源,及時進行切斷隔離措施并進行堵漏; ③聯系專業檢修人員對堵漏點進行后續處理。 | ||
污水管道、污水處理設施破裂導致廢水泄漏,漫流至廠區 | 電話通知 | ①相關生產單元立即停止生產; ②搶修人員關閉相關出水閥門并及時對污水處理站泄漏處進行堵漏,并及時進行維修或更換; ③如無法及時修復,先將廢水引至應急事故水池。 | ||
化學品或危險廢物發生大量泄漏(泄漏量在50L至200L之間) | 口頭通知 電話通知 | ①搶修人員和救護人員穿戴防毒面具、防護手套和防護服進入車間,救護人員將傷員轉移至安全地方; ②搶修人員判斷泄漏源,立即對泄露物進行圍堵、收集,轉移至其他容器; ③警戒疏散人員判斷事態,及時通知生產區停止作業,車間內人員緊急疏散。 | ||
III級 (車間級事件) | 危險化學品或危廢發生少量泄漏(泄漏量小于50L) | 口頭通知 電話通知 | ①搶險搶修人員進行堵漏; ②疏散無關人員,劃定警戒區。 | |
生產廢水處理設施一般故障 | 電話通知 | ①發現人員及時關閉相關出水閥門; ②搶險搶修人員進行堵漏與搶修; ③如無法修復,則應及時更換相關設備。 | ||
廢氣處理設施一般故障 | 電話通知 | ①關閉設備閥門或與該設備相連接的其它設備閥門; ②搶險搶修人員進行搶修。 | ||
炔、丙烷、液氧、液化石油氣氣瓶閥門松動發生泄漏 | 電話通知 | ①關閉設備閥門或與該設備相連接的其它設備閥門; ②搶險搶修人員進行搶修。 |
?
按突發環境事件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結合本公司的實際情況,應急響應包括重大突發環境事件(Ⅰ級應急響應)、較大突發環境事件(Ⅱ級應急響應)和一般突發環境事件(Ⅲ級應急響應)。具體事件響應分級見表4-2。
表4-2事件分級及相應級別對照一覽表
事件分級 | 響應級別 | 具體事故類型 |
I級 (社會級) | Ⅰ級響應 | ①發生較大火災或爆炸事故而產生的次生/衍生環境事故,洗消廢水外排到外環境,公司不可控; ②乙炔、丙烷、液氧、液化石油氣氣瓶傾倒或管道破裂發生大量泄漏,化學品發生大量泄漏,進而引發火災或爆炸衍生的大氣污染逸散,影響至外環境,公司不可控; ③廢水處理系統故障,大量未經過處理的生產廢水排入同安灣海域,公司不可控。 ④地方政府應急聯動要求。 |
II級 (公司級) | Ⅱ級響應 | ①乙炔、丙烷、液氧、液化石油氣氣瓶閥門、管道發生少量泄漏,需公司統一協調指揮,但不會對周邊產生不良影響; ②污水管道、污水處理設施破裂導致廢水泄漏,漫流至廠區,泄漏物可堵截在公司內; ③廢氣處理設施故障需聯系第三方進行檢修,廢氣超標排放,造成空氣污染,公司可控; ④化學品或危險廢物發生大量泄漏(泄漏量在50L至200L之間),但可及時堵漏修復,公司可控; ⑤應公司應急聯動要求。 |
III級 (車間級) | Ⅲ級響應 | ①污水處理站一般故障,車間可及時解決; ②公司化學品或危險廢物發生少量泄漏(泄漏量小于50L),污染僅限于車間或倉庫范圍,車間內可自行解決; ③廢氣處理設施一般故障,車間內可以解決; ④乙炔、丙烷、液氧、液化石油氣氣瓶閥門松動發生泄漏,影響范圍僅限車間,可及時解決; ⑤危險廢物收集容器破損,發生泄漏。 |
公司安??圃O立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0592-7395355。
公司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或判斷可能引發突發環境事件時,第一發現人立即向部門負責人報告相關信息。部門負責人在發現或者得知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后,立即進行核實,對突發環境事件的性質和類別做出初步認定。
對初步認定為輕微(Ⅲ級)突發環境事件的,部門負責人組織部門成員進行救援搶險,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
對初步認定為較大(Ⅱ級)突發環境事件的,報告應急辦公室,應急辦公室上報應急指揮組,應急總指揮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各應急小組進行救援搶險。
對初步認定為重大(Ⅰ級)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總指揮宣布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全體員工進行救援搶險,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同時信息報告負責人立即向區生態環境局上報信息,最遲不得超過事件發生后1小時。
⑴外部信息報告
當突發環境事件已經或可能對外環境造成影響時,應急領導組應立即向廈門市同安生態環境局、同安區政府報告突發環境事件的類型、影響范圍、事態的控制程度等內容。
事態嚴重緊急時,通過應急領導組直接聯系政府以及周邊村莊、單位負責人,提出要求組織撤離疏散或者請求援助。
由負責處理該事件的相關專業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對外統一發布工作。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要及時發布準確、權威的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24小時有效的外部通訊聯絡方式見附件10.1。
突發環境事件的報告分為初報、續報和處理結果報告三類。
初報從發現事件后起立即上報;續報在查清有關基本情況后隨時上報;處理結果報告在事件處理完畢后立即上報。
初報可用電話直接報告,主要內容包括:環境事件的類型、發生時間、地點、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質、人員受害情況、事件潛在的危害程度、轉化方式趨向等初步情況。
續報可通過網絡或書面報告,在初報的基礎上報告有關確切數據,事件發生的原因、過程、進展情況及采取的應急措施等基本情況。
處理結果報告采用書面報告,處理結果報告在初報和續報的基礎上,報告處理事件的措施、過程和結果,事件潛在或間接的危害、社會影響、處理后的遺留問題,參加處理工作的有關部門和工作內容,出具有關危害與損失的證明文件等詳細情況。
突發事件接收、處理、上報格式文本見附件10.2。
⑴啟動Ⅰ級應急響應
當應急總指揮宣布Ⅰ級應急響應啟動后,應急辦公室立即向外部單位及政府應急辦公室發送請求啟動政府應急預案的傳真,并同時電話通知政府應急辦。
當公司應急總指揮宣布公司Ⅱ級應急響應后,公司應急辦公室和通訊聯絡組立即向所有應急組織傳達應急啟動指令,并立即通知公司應急小組成員到達應急崗位,采取的應急響應措施包括:
①現場會議,了解事故發展情況,應急總指揮下達應急總體原則要求和人員及物資調度命令;
②各人員根據應急總指揮下達命令及應急職責,由應急指揮中心組長帶隊,執行各自應急任務;
④司機、應急車輛和急救人員待命,準備隨時搶救傷員或送醫急救;
⑤根據應急總指揮指示,視情況對不同區域采取警戒,必要時拉起警戒線,并對無關人員進行疏散。
現場指揮由當時職務最高者臨時擔任,當上級領導趕到后,立即移交指揮權;公司應急指揮部指令未到達前,現場應急響應按Ⅲ級應急響應程序進行指揮,當公司應急指揮部指令到達后,現場人員應聽從授權指揮人員的統一調度。
現場應急處置小組組長帶隊,簡單介紹事故情況和操作的注意事項,根據現場處置應急預案的要求,組織當班人員進行搶修,控制污染源,分配所需物資或利用現場應急物資,采取應急處置措施,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不啟動全公司應急預案。應急響應流程如圖4-1所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突發環境事件時,應聯系廈門市環產環境監測服務有限公司赴事故現場進行環境監測,根據事故情況,迅速確定監測方案、開展應急監測工作。應在最短的時間內,使用小型、便攜、簡易的儀器對污染物濃度和污染的范圍及其可能的危害作出判斷,以便對事故能及時、正確的進行處理。
(1)監測技術規范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HJ589-2010)。
(2)應急監測方案
具體監測方案由廈門市環產環境監測服務有限公司根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HJ589-2010)及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提出參考性監測方案。
(3)參考性監測方案
①通過初步現場分析,對污染物進行定性,定量以及確定污染范圍。根據不同形式的環境事故,確定好監測對象、監測點位、監測單位、監測方法、監測頻次、質控要求。
②現場采樣與監測。由應急指揮領導小組指派人員配合監測,進入突發環境事件現場的應急監測人員,必須注意自身防護,經現場指揮人員許可,至少兩人同行。
③監測布點
A水環境污染事故
對于化學物質發生泄漏產生的洗消液或者火災事故產生的消防廢水發生泄漏等造成水環境污染,須對污水排放口及雨水排放口出水水質采樣分析。
B大氣環境污染事故
應盡可能在事故發生地就近采樣,并以事故地點為中心,在事故發生地下風向影響區域、掩體或低洼等位置。以主導風向為軸向,取上風向為0°,至少在約0°、45°、90°、135°、180°方向上各設置 1 個監測點,在主導風向下風向距離中心點(事故發生點)以按 50m、100m 間隔進行極座標布點采樣,同時在事故點的上風向適當位置布設對照點,并在距事故發生地最近村莊等敏感區域應布點采樣。采樣過程中應注意風向的變化,及時調整采樣點的位置。
C土壤環境污染事故
固體污染物拋灑污染型:打掃后采集表層125px土樣,采樣點不少于3個。
液體污染型,污染物向低洼處流動的同時向深度方向滲透并向兩側橫向方向擴散:分層采樣,事故發生點樣品點較密,采樣深度較深,離事故發生點相對遠處樣品點較疏,采樣深度較淺,采樣點不少于5個。
爆炸污染型:以放射性同心圓方式布點,采樣點不少于5個,爆炸中心采分層樣,周圍采表層土(0-500px)。
監測同時,設定2-3個背景對照點。
④樣品管理
對于所有采集的水樣、土壤樣,現場無法測定的,應立即將樣品送至實驗室分析。樣品必須保存到應急行動結束后,才能廢棄。
⑤監測項目、頻次、點位
表4-3? 監測項目、頻次、點位一覽表
事件類型 | 監測點位 | 應急監測頻次 | 監測項目 | |
水環境污染事件 | 污水排放口、雨水排放口 | 初始加密(4次/天)監測,隨著污染物濃度的下降逐漸降低頻次,直至事故結束后為止 | pH、COD、BOD5、NH3-N、SS、石油類、總氮、總磷 | |
廢氣污染事件 | 火災/爆炸而產生的次生/衍生環境事故 | 事故地點上風向、下方向、各保護目標 | 各保護目標:初始加密(6次/天)監測,隨著污染物濃度的下降逐漸降低頻次;事故地點下風向:4次/天(應急期間);事故地點上風向:3次/天(應急期間) | 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非甲烷總烴 |
土壤污染事件 | 乙醇、丙酮等化學品泄漏 | 固廢拋灑型:采集儲存區域表層土,點位不少于3個; 液體傾倒型:分層采樣,事故發生點樣品點較密,采樣深度較深,離事故發生點相對遠處樣品點較疏,采樣深度較淺,采樣點不少于5個; 爆炸型污染:以放射性同心圓方式布點,采樣點不少于5個,爆炸中心采分層樣,周圍采表層土(0-500px) | 一般為1次/天,可根據事故發生的嚴重程度,確定具體監測頻次 | 《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表1中基本項目、石油烴 |
表4-4? 應急監測方法
事故類型 | 監測項目 | 分析方法 |
廢水污染事故(含事故時雨水排放口水質監測) | pH | GB 6920-1986水質 pH值得測定 玻璃電極法 |
COD | GB11914-1989水質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重鉻酸鹽法 | |
BOD5 | HJ505-2009 水質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測定 稀釋與接種法 | |
SS | GB11901-1989 水質 懸浮物的測定 重量法 | |
NH3-N | HJ535-2009 水質 氨氮的測定 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 | |
石油類 | HJ637-2012 紅外分光光度法 | |
總氮 | HJ 636-2012水質 總氮的測定 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 |
總磷 | GB/T 11893-1989 水質 總磷的測定 鉬酸銨分光光度法 | |
廢氣污染事件 | 顆粒物 | 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 重量法 |
二氧化硫 | HJ 57-2017 固定污染源廢氣 二氧化硫的測定 定電位電解法 | |
氮氧化物 | HJ 693-2014 固定污染源廢氣 氮氧化物的測定 定電位電解法 | |
非甲烷總烴 | HJ/T 38-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氣中 非甲烷總烴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 | |
土壤污染事件 | 砷 | GB/T 22105.2土壤質量 總汞、總砷、總鉛的測定 原子熒光法第 2 部分:土壤中總砷的測定 |
總鉻 | HJ 491-2009土壤? 總鉻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
鉻(六價) | 土壤和沉積物 六價鉻的測定 堿溶液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
鎘 | GB/T 17141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
鉛 | ||
銅 | GB/T 17138土壤質量 銅、鋅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
鎳 | GB/T 17139土壤質量 鎳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
汞 | HJ 680原子熒光光度法 | |
二甲苯等揮發性有機物28項 | HJ 741頂空/氣相色譜法 | |
半揮發性有機物11項 | HJ 642頂空/氣相色譜-質譜法 | |
石油烴 | 土壤和沉積物? 總石油烴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 |
危險化學品可能發生的事故為泄漏,進而引發火災、爆炸等事故,假設危險化學品管理員巡查倉庫時,發現化學品容器破損、化學品倉庫著火,應立即報告當班主管和部門經理。?;饭芾韱T立即聯系鄰近崗位人員若干名成員,形成第一救援力量,進行處置。視泄漏、火勢發展情況通知應急處置小分隊成員趕赴事故現場。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
(2)操作人員佩戴防毒全面罩。穿化學防護服進入泄漏區進行處理,盡可能切斷泄漏源。
(3)管理員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志。應急小組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進入泄露污染區,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可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的廢水轉入應急事故水池,待應急結束后通過污水處理站處理。如大量泄漏,利用圍堰收集,然后轉移、回收或委托有資質的單位處置。
(4)相關人員佩戴必要的的安全防護用品,用滅火器撲救初期火源。
當班主管接報后,向公司副總指揮報告,應急領導組迅速組織部門其他人員加入第二應急救援力量,開展搶救。
A:污水處理設施故障
?操作人員發現污水處理設施故障時,立即上報公司領導和部門領導;
?部門領導通知搶險救援組盡快搶修,最短的時間內排出機械事故。
B:突然停電
?遇突然停電,當班運行人員應立即報告應急總指揮,并通知電工,記錄停電時間;
?通訊聯絡組負責電話詢問供電局或周邊企業,查明供電方是否有故障,如果不是,則應立即檢查廠內電路是否正常。
C:水質超標排放
立即聯系第三方檢測機構廈門市環產環境監測服務有限公司的化驗員排查超標原因,對污水處理系統各個環節取樣檢測,重點對超標的指標進行檢測。
D:管道、閥門等破裂
?立即通知搶險救援組,搶險救援組對泄漏的管道、閥門等泄漏點進行更換、修復;
?立即用沙袋或沙土堵截已泄漏的管道、閥門,防止污水泄漏范圍擴大。
E:工藝運行異常
?操作人員發現工藝運行異常時,立即上報應公司領導和部門領導;
?部門領導配合工程需求,及時調整工藝控制參數,盡快消除工藝運行異常。
⑵防止污染物擴散的程序和措施
A:突然停電
?查明原因通訊聯絡組負責電話詢問供電局或周邊企業,查明供電方是否有故障。如果不是,則應立即檢查廠內電路是否正常;
?若低配系統出現問題,則由電工立即維修,同時預計好維修時間;若高配出現問題,則由通訊聯絡組立即通知電力局搶修部門;
?如果是供電方有故障,則由電工負責啟動自備發電設施;
?啟動發電設施后,操作人員啟動各設備,如果發現有設備因為突然停電而損壞,則應立即由機修負責、電工配合維修。
B:水質超標排放
?搶險救援組迅速集合隊伍奔赴現場,正確配戴個人防護用具,切斷事故源,關閉污水處理站相關閥門,將超標出水引入應急事故水池;
?立即通知公司污水處理設施保全人員對設備進行維修;
?待設備正常運行可保障出水水質達標時,再處理應急事故水池內廢水,處理達標后排放。
C:管道、閥門等破裂
?立即組織人員采取措施修補和堵塞裂口,及時將廢水用泵抽至應急事故水池,若污水已進入雨水管道,確認雨水排放口應急閥門已關閉或已經用應急沙袋進行封堵,并用水沖洗雨水管網,污水需經分析合格后才能停止沖洗,將雨水管網的污水和沖洗水利用潛水泵抽吸至應急事故水池;
?立即通知污水處理設施保全人員對設備進行維修;
?待設備正常運行可保障出水達標排放時,再處理應急事故水池內廢水,處理達標后排放。
(1)立即停止生產線上相應工序的操作,避免產生新的廢氣;
(2)利用現場抽風機或風扇等設備,加強車間內的通風排氣;
(3)立即通知廢氣處理設施檢修人員對設備進行維修。對有故障的風機、布袋除塵設備或活性炭等及時維修或更換。
(4)崗位人員應立即通知部門主管和搶險救援組。
(1)在發生泄漏時,首先隔絕一切火源,切斷經過危險廢物倉庫附近的電源,防止發生燃燒和爆炸;
(2)泄漏發現者立即通知危廢管理人員及應急辦公室,在可能的情況下立即切斷泄漏源,并設置“嚴禁靠近”的標識;
(3)固體危險廢物泄漏,危廢管理人員立即對泄漏的危廢進行清掃,收集處理裝袋或暫存至密閉的塑料桶內;
(4)液體危險廢物立即用沙袋或沙土堵截。少量廢物泄漏,先用沙子覆蓋然后再小心收集于專用密封桶或干凈、有蓋的容器中;大量廢物泄漏,先用沙包封堵,減少擴散,然后盡可能回收,恢復原狀,若完全回收有困難,可收集后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理;
(5)若發現儲存容器破損,則立即向相關負責人報告,建議修理或是更換儲存容器;
(6)對灑落的地面進行清理,若產生廢水,則運送至有資質的污水處理單位進行處理,若產生沾染物,則作為危險廢物交給資質單位處理。
1.????? 氣瓶泄漏:
(1)瓶閥與減壓器或減壓器與阻火器之間漏氣,首先關閉瓶閥切斷氣源,而后緩慢擰緊連接接頭,或更換接頭上的密封墊。
(2)瓶閥開啟后發現閥桿處漏氣,首先關閉瓶閥,緩慢擰緊填料六角帽。如仍不能阻止漏氣,則關閉瓶閥停止使用,用彩色粉筆在瓶體上簡要注明漏氣部位,而后退還供貨方處理。
(3)瓶閥關閉后,若發現出氣口漏氣,這可能是閥芯與閥芯座封閉面存在顆粒雜物,把瓶閥啟閉數次將其吹出。如仍不能阻止漏氣,則說明閥芯封閉面或閥芯座封閉面磨損,立即將氣瓶移到遠離火源的地方。吸煙的人以及持有傳呼機、手機、對講機、照相機的人嚴禁靠近。漏氣聲沒有了,確認氣體已泄盡,用粉筆在瓶體上注明漏氣部位另行存放。
(4)若氣瓶著火或回火,則迅速關閉氣瓶的閥門,擰下連接儀表,然后打開瓶閥,如果此時不再著火,閥門不再逸出帶煙或有異味氣體,即可繼續工作。
(5)如果著火后,無法關閉氣瓶閥門時要使用干粉式滅火或帶噴嘴的二氧化碳滅火器迅速滅火。不準使用四氯化碳滅火。
(6)對開始分解的氣瓶,如瓶體外部的溫度已產生溫升,以致無法用手接觸,不得搬動,應采取用涼水連續冷卻氣瓶的方法進行處理。
2.????? 管道泄漏:
(1)搶險救援組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嚴禁穿戴釘鞋和化纖衣服,嚴禁使用金屬工具,以免碰撞發生火花或星火。
(2)如果是總管泄漏,無切斷隔離措施,則立即進行現場警戒,并用白色取樣管或膠皮進行簡單包扎處理。
(3)一旦發生泄漏,搶險救援組人員到場后,主要任務是關閉閥門,切掉氣源。若閥門損壞,可用麻袋片纏住漏氣處,或用大卡箍堵漏,更換閥門;若是管道破裂,可用木楔子堵漏。
(4)及時防止燃燒爆炸,迅速排除險情。警戒疏散組應把主要力量放在各種火源的控制方面,為迅速堵漏創造條件。對乙炔已經擴散的地方,電器要保持原來的狀態,不要隨意開或關;對接近擴散區的地方,要切斷點源。
(5)若發生著火,小火用干粉滅火器或二氧化碳滅火器,大火用噴水或噴水霧。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要把盛有可燃氣的容器運離火災現場。對燃燒劇烈的大火,要與火源保持盡可能大的距離或者用遙控水槍或水炮;否則撤離火災現場,由專業消防隊進行處置。
公司可能產生火災、爆炸事故地點為化學品貯存區、危廢倉庫。當火災等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時,可能引發次生環境污染事故和人員中毒事故,產生的廢氣對周圍大氣環境有一定影響。
應急程序:
⑴現場發生火災時,第一發現人員應立刻向應急辦公室報告,并及時切斷事故現場電源,停止生產,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控制火勢蔓延,召集現場其他員工共同滅火,臨時指揮由現場最高職務者擔任,應急救援小組到達后,指揮權交由應急指揮組。
⑵應急辦公室接到報警后,立即向應急指揮組匯報,根據應急指揮組指令啟動公司應急響應,并根據應急指揮組指令迅速電話通知所有的應急救援隊伍人員到著火區域上風口集合了解分析情況,并分析和確定火災原因,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撲救。
⑶搶險救援組進入事故現場,穿戴防護設備。采用干粉滅火器進行滅火,防止火勢進一步蔓延;并用霧狀水保護現場應急人員。在保證人身安全的情況下盡量將事故現場附近未受火情影響的包裝桶轉移到安全廣闊地,防止發生更大的連鎖火災爆炸事故。
⑷警戒疏散組進入場內負責疏散、警戒、現場保護。將火災區域設定為危險區,禁止非救援人員、車輛來往。如有人員受傷,應立即實施救護。對受傷人員進行現場處理后,若受傷嚴重應立即送往醫院急救。
⑸后勤保障組應及時將有關應急裝備、安全防護品、現場應急處置材料等應急物資運送到事故現場,負責廠內車輛及裝備的調度,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⑹如發生爆炸,應視情況立即撤離應急救援人員,保證人員生命安全,后勤組立即向同安生態環境局及管委會匯報,撥打119消防電話,請求轄區內消防隊或同安區消防隊援助,防止火災蔓延至周圍。
⑺事故結束后,對產生的干粉作為危險廢物委托有資質單位回收處置,洗消廢水暫存在應急事故水池中,運送至有資質的污水處理單位進行處理。
⑴接到自然災害預報或預警通知后,公司應急指揮中心應馬上組織人員對各個重點部位、重點地區進行一次全面檢查,該加固的加固,該疏通的疏通,做到不留死角,不漏隱患,對發現的問題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消除隱患,減少在災害發生時可能造成的損失;
⑵在預警期間,加強值班匯報,實行24小時值班,加強對各部門值班人員的監督,做好必要的安全防范工作;
⑶在自然災害預報或預警期間,值班人員做好隨時關閉廠區總電源的準備,關好配電機房的門窗,加強巡查,注意重點風險源的狀況;
⑷搶險救援組應派人時刻注意氣象等警報,加強與有關部門的聯系,一旦有險情立即投入戰斗。
⑴在發生化學品、生產廢水泄漏時,立即用沙袋或沙土堵截已泄漏的溶液或者廢水;確認廠區雨水排放口應急閥門處于關閉狀態;
⑵采取必要的個人防護措施后,通過采取堵截、圍堰的方式,防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土壤;
⑶搶修搶險組配備相應的防護、收集用具后,將受污染的土壤,貯存于密封的桶內,轉移到安全的區域,最終由生態環境部門統一處置,并委托有資質的單位處理。
⑴人員防范措施
定期對廠內員工進行風險防范、環境應急的宣傳、培訓和演練,可提高員工風險防范、環境應急意識和能力,能夠有效降低風險事故的后果。
①定期對生產線排水系統進行日常維護和管理,確保排水通暢、杜絕跑冒滴漏。
②定期對各環保設施進行巡查,一旦發現破損,及時檢修。規范污水站各種化學藥劑的存放,操作中杜絕藥劑灑落及跑冒滴漏、壓濾水泄漏等。
③定期對原輔材料使用量等與產品量進行對比分析,發現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停止生產,進行各個生產環節的檢查和維修工作。
④一旦發生化學品或危險廢物泄漏事故,應積極采取補救措施。
⑤檢查制度:各部門負責人每天對部門內的環境風險源的巡視不少于1次,生產班組每天巡視2次以上。所有巡視應寫在記錄上,并有據可查。若發現問題,應及時匯報、解決。
應急救援隊伍由應急總指揮統一調度和指揮,突發環境事故時,由應急小組組長下達救援命令,并由搶險救援組帶領展開應急救援行動。
應急救援物資由后勤保障組負責分發給各應急小組,在達到應急救援的目的同時盡量節約,不浪費。應急物資儲備情況詳見附件10.8。
救援人員實施搶險時,服從總指揮的統一指揮。到現場搶險時不能一人進入現場,要兩人以上方可進入現場;進入現場前首先要檢查防護用品有效性,然后要戴好防護用品方可進入現場;進入后,要隨時保持與現場指揮保持聯系,以便及時實施救援。
當泄漏、著火事故發生,導致事故現場發生人員傷亡時,搶險救援組及時將受傷人員從受傷區域轉移到安全區域,醫護人員對傷員進行現場急救、包扎,重癥傷者立即送至醫院搶救。
①將中毒人員迅速撤離現場,轉移到空氣新鮮、通風良好的地方;
②松開中毒人員扎緊的衣服,仔細檢查病人的病情;
③在搬運過程中,要注意冷靜,注意安全;
④盡快聯系附近衛生院,到醫院就診后,由醫師根據病情進行救治。
⑵外傷人員的救護
①進行清洗傷口;
②接著給予初步止血、包扎、固定;
③然后搬運傷員時保持運作一致平穩,注意固定部位。
⑶燙傷人員的救護
①傷員的衣服靴襪用剪刀剪開后除去;
②用清潔冷卻水沖洗,然后用清潔布片或消毒紗布覆蓋送醫院;
③未經醫務人員同意,切忌在傷口處涂各種藥水和藥膏;
④送醫院途中,可給傷員多次少量口服糖鹽水。
⑷火災受傷人員的救護
①迅速熄滅身體上的火焰,減輕燒傷;
②用冷水沖洗、冷敷或浸泡肢體,降低皮膚溫度;
③用干凈紗布或被單覆蓋和包裹受燒傷創面,切忌在燒傷處涂各種藥水和藥膏;
④給燒傷傷員口服自制燒傷飲料糖鹽水,切忌給燒傷傷員口服白開水;
⑤搬運燒傷傷員時,動作要輕揉、平穩,盡量不要拖拉、滾動,以免加重皮膚損傷。
⑷吸入毒氣急救
發現有人中毒昏迷后,救護者千萬不要貿然進入現場施救,否則會導致多人中毒的嚴重后果。遇有此種情況,救護者一定要保護清醒的頭腦,首先對中毒區進行通風,待有害氣體降到允許濃度時,方可進入現場搶救。救護者施救時切記,一定要戴上防毒面具。將中毒者抬至空氣新鮮的地點后,立即通知救護車送醫院救治。
⑸眼睛受傷急救
發生眼傷后,可做如下急救處理:
①輕度眼傷如眼進異物,可叫現場同伴翻開眼皮用干凈手絹、紗布將異物撥出。如眼中濺進化學物質,要及時用水沖洗。
②嚴重眼傷時,可讓傷者仰躺,施救者設法支撐其頭部,并盡可能使其保持靜止不動,千萬不要試圖拔出插入眼中的異物。
③見到眼球鼓出或從眼球脫出的東西,不可把它推回眼內,這樣做十分危險,可能會把能恢復的傷眼弄壞。
④立即用消毒紗布輕輕蓋上,如沒有紗布可用剛洗過的新毛巾覆蓋傷眼,再纏上布條,纏時不可用力,以不壓及傷眼為原則。
做出上述處理后,立即送醫院再做進一步的治療。
當政府及相關部門介入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過程時,本企業將極力配合,把掌握的突發情況信息及時告知,現場提供技術人員、應急裝備和物資。另外,配合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應急處置工作,共享區域應急資源。
另外,在火勢可以控制的情況下,公司現場應急組根據指示展開對火場的撲救。若火勢自行無法控制,應急指揮中心立即拔打119火警電話,用明確清楚的語言告知起火對方單位地址并報告火情,并派應急保障組在路口引導以盡快達到起火地點。政府消防隊到達后,全體響應小組密切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援助,包括提供消防栓、滅火器等,以到達盡快滅火目的?,F場應急領導組移交指揮權,服從公安消防統一指揮。
當現場符合應急結束條件時,按應急響應級別,分別由現場指揮或總指揮宣布應急結束。完全符合下列條件,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
⑴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
⑵污染源的泄漏或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
⑶事件造成的危害已經被消除,無繼發可能;
⑷事件現場的各種作業應急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⑸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長期影響趨于合理且盡量低的水平。
當Ⅰ級應急響應,指揮權利交由政府,應急終止條件由政府來確定和宣布。
當突發事件得到控制后,災害性沖擊已消除,不可能發生次生事故,社會負面影響消減,進入恢復階段時,進入應急終止程序。
⑴現場應急指揮部確認終止時機,或事件責任單位提出,遵循“誰啟動、誰結束”原則,經現場應急指揮部批準,由總指揮宣布終止搶險;
⑵總指揮宣布應急結束,現場應急指揮部向應急響應工作組下達應急終止命令;
⑶通知企業相關部門、周邊單位等危險已解除;
⑷應急狀態終止后,應根據有關指示和實際情況,繼續進行環境監測和評價工作;
⑸配合相關生態環境部門對突發環境事件的長期環境影響進行評估,提出補償和對遭受污染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的建議。
事故發生后,為方便事故的調查與處理,使事故調查人員看到事故發生后的原始狀態,根據科學的計算,及時查清事故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避免類似事故發生。同時,避免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受到意外傷害。因此,必須對事故現場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
事故發生后,警戒疏散組在趕到事故現場后,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對事故現場進行封鎖,建立警戒區域,設立標志和隔離帶,對進入人員、車輛、物質進行檢查、登記,禁止非搶險人員進入。
事故處理完畢,人員撤離后,事故崗位實行警戒,未經搶險應急領導組批準,所有人員禁止進入事故現場。
事故發生后,善后處理組應及時對事故現場進行調查與記錄,方便應急總結評估。
事故現場在未處理、勘查結束前,安排人員24小時保護現場。在事故現場勘查結束后,由總指揮通知警戒疏散組撤離現場保護。
根據泄漏物的特性選擇洗消的方法,主要方法有:
①物理洗消法(利用自然條件使毒物自行蒸發散失及被水解);
②化學洗消法(主要有中和、氧化還原法、催化法等方法)。
事故結束后,由于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染,對事故現場設備、環境和其他人員造成污染,因此在事故應急處理結束后,必須對事故現場進行洗消。
①利用消防水帶對現場設備、環境進行沖洗,洗消人員站在上風向處,避免洗消時洗消水噴濺到身上。
②對于不能用消防水帶沖洗的設備設施,可利用簡易噴霧器、盆、毛刷、清洗海綿等進行清洗。
③現場洗消時,車間外的洗消水利用砂袋構筑臨時管溝或圍堤,將水引流至水溝內;車間內的洗消水通過車間內的管溝流入廠內水溝,待洗消完后運送至污水處理廠或通過廠區的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防止洗消廢水外排造成二次污染。
④現場洗消時,對現場應急救援人員等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的人員進行清潔凈化,對防化衣進行清潔凈化處理。
⑤事故現場的洗消工作由搶險救援組負責,洗消過程中,需應急監測組協助監測人員對處置后的事故現場進行分析化驗和監測,對應急事故水池內的水質進行監測,確定合格后為洗消結束。
表5-1 防治二次污染方案列表
二次污染 | 泄漏方式 | 移轉方式 | 移轉安置點 | 處理方式 |
消防粉末 | 地表 | 工具鏟與應急桶 | 危險廢物倉庫 | 委托資質單位移轉 |
圍漏砂土 | 地表 | 工具鏟與應急桶 | 危險廢物倉庫 | 委托資質單位移轉 |
中和廢水與稀釋廢水 | 地表 | 應急桶移轉 | 應急事故水池或應急桶 | 廠區污水處理站處理或委托資質單位處理 |
⑴事故的影響得到初步控制后,為使生產、工作、生活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公司各級人員采取必要的措施或行動防止發生次生、衍生事件;
⑵聯系保險公司理賠部門,進行現場勘查,清點損失,雙方商定理賠金額,利用救災資金及理賠資金對損壞的設備、儀表、管線等進行維修,積極開展災后重建工作;
⑶對搶險救援人員進行健康監護和體檢,積極對事故過程中的死傷人員進行醫院治療或發放撫恤金。以車間部門為單位,向職工說明情況,做好情緒的安撫,消除員工的恐慌不穩定心理;
⑸根據實際情況,每年安排相應的專項經費,對應急救援中有突出表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⑹根據實際情況對受災人員的安置及損失賠償方案,并配合有關部門對環境污染事件中的長期環境影響進行評估;
⑺公司相關部門負責對應急過程中消耗、使用的應急物資、器材進行補充,使其重新處于應急備用狀態;
⑻整理臨時儲存場所和其它工作區,對清污的效果進行檢查和評價。
應急行動結束后,寫出總結報告,分析整個應急行動的可行性,積累經驗,對應急響應預案提出修改意見。
由應急指揮組根據所發生的突發環境事故的危害和影響,組建事故調查組,徹底查清事故責任,總結經驗教訓,并根據引發事故的直接和間接原因,提出整改建議和措施,形成事故調查事故。
公司應急辦公室對應急過程和應急能力進行評估,并組織環保、安全、消防咨詢顧問人員對突發環境事件可能造成的中長期環境影響進行評估,提出補償和對遭受污染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的建議;提出改進措施,根據需要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
在本應急預案實施過程中,對應急組織體系的設置、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建立和執行情況、隊伍建設和人員培訓與考核情況、應急設備和經費管理與適用情況等,在環境應急能力評價體系中實行自上而下的監督、檢查和考核工作機制。
現場應急救援隊伍主要為:通訊聯絡組、搶險救援組、后勤保障組、警戒疏散組與應急監測組(詳見第二部分)。其中搶險救援組主要承擔控制污染源、搶險搶修等相關工作,后勤保障組主要負責傷員急救、后勤保障、善后處理工作等項。救援隊伍由應急救援副總指揮(兼事故現場總指揮)領導,其相應職責可見第二部分。
公司在每年編制年度預算時列出專項經費,預算科目包括:教育訓練、勞動保護、 醫藥、應急器材、污染治理等內容,主要用于應急器材維護及購置,應急培訓,事故發 生后的救護、監測、洗消等處理費用。應急救援辦公室每年應對應急救援費用進行預算, 并上報公司財務部留出應急經費。應急費用應??顚S?,由應急總指揮監督實施,不得 以任何理由或方式截留、擠占、挪用,確保應急狀態時應急經費的及時到位,財務部要 對應急處置費用進行如實核銷。
表7-1? 資金保障項目表
項目 | 經費(萬元) |
勞保費用 | 0.4 |
安全設施標志 | 0.2 |
應急器材及急救藥箱 | 0.6 |
環境因素檢測 | 0.8 |
組織應急救援演練 | 2.0 |
疏散應急標志燈等 | 0.6 |
培訓費用 | 2.0 |
合計 | 6.6 |
應急救援需要明確使用的應急物資和裝備的用途、數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責任人等內容,可詳見附件10.8。
按照責任規定,各部門必須保管好各自范圍內的應急器材和設備,并定期進行維護、保養。發現問題,立即進行修復,確保各種器材和設備始終處于完好備用狀態。
公司行政部安??婆鋫渌幑?,放置有一些常規外傷急救所需的敷料、藥品,用于事故時傷者的應急救護,可詳見附件10.8。若傷者嚴重時,可送往附近醫院。公司行政部安??曝撠熉鋵嵟c地方醫療衛生、職業病防治部門的應急醫療救援合作,后勤保障組落實急救藥箱藥品,急救器材的配備與更新。
公司配備車輛,日常用于運輸、洽談業務、接送客戶等用車需要,并配備專業司機,由專人負責車輛調配,發生突發環境事故時,車輛立即為應急車輛,全面配合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應急救援車輛詳情一覽表見表7-1。
表7-1 應急救援車輛詳情一覽表
序號 | 應急車輛車牌 | 車輛類型 | 停放區域 | 管理部門 | 聯系方式 |
1 | 閩DA9Z31 | 日常接送客戶 | 廠內停車庫 | 總務部 | 0592-7397095 |
2 | 閩DC3626 | 日常運輸 | 廠內停車庫 | 總務部 | 0592-7397097 |
3 | 閩C14013 | 日常運輸 | 廠內停車庫 | 總務部 | 0592-7397098 |
4 | 閩D20A65 | 日常接送客戶 | 廠內停車庫 | 總務部 | 0592-7397100 |
5 | 閩DA0E16 | 日常接送客戶 | 廠內停車庫 | 總務部 | 0592-7397101 |
6 | 閩DD5209 | 接送員工上下班 | 廠內停車庫 | 總務部 | 0592-7397102 |
7 | 閩D01986 | 日常接送客戶 | 廠內停車庫 | 總務部 | 0592-7397103 |
為保障信息暢通,公司采用移動電話進行相互之間的聯系,手機24小時開機,確保及時溝通信息。應急處置時采用防爆對講機聯絡。公司應急小組主要負責人聯系方式詳見附件10.1。列入關鍵崗位的人員一旦變更聯系方式應通報應急指揮中心更新,應急指揮中心將更新后的信息在24小時內向各部門傳達或公示。
公司不斷加大監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研發的投入,不斷改進技術裝備,建立健全應急技術平臺,提高公司的應急處置水平。同時,公司內部車間內各應急小組成員應熟悉各類化學品的危害及處理流程,一旦發生突發環境事件,可以為救援工作提供專業的支持。必要時,可尋求廈門市生態環境局成立的專家組的支持。
演練是由多個部門參與的針對綜合應急預案或者多個現場應急預案開展的應急演練活動,其目的是在一個或者多個部門內針對多個環節或功能進行檢驗,特別注重檢驗不同部門之間以及不同專業之間應急人員的協調性及聯動機制。
應急演練分為實戰演練和桌面演練。公司應急預案演練記錄見附件10.11。
又分為程序性演練和檢驗性演練。由相關參演部門和人員,按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或者應急程序,以程序性演練或檢驗性演練的方式,運用真實裝備,在突發事件或者模擬場景條件下開展的應急演練活動。目的是檢驗應急隊伍、應急搶險裝備等資源的調動效率以及組織實戰能力,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①程序性演練:根據演練題目和內容,事先編制演練工作方案和腳本,演練過程中,參演人員根據應急演練腳本,逐條分項推演。目的是熟悉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流程,對工作程序進行驗證。
②檢驗性演練:演練時間、地點、場景不預先告知,由應急指揮中心隨機控制,有關人員根據演練設置的突發事件信息,依據相關應急預案,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響應。目的是檢驗事件應急響應和處置能力。
實際演練每年開展一次,分為車間級及廠級。
⑵桌面演練
由相關參演人員,按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利用圖紙、計算機仿真系統、沙盤等模擬進行應急狀態下的演練活動。桌面演練每年開展一次,主要面向應急管理指揮小組成員,包括總指揮、副總指揮、發言人,以及各部門經理。目的是使相關人員熟悉應急職責,掌握應急程序。
⑴演練確定年度工作計劃時,制訂周密的演練方案,按演練級別報應急指揮中心審批,同時上報公司備案;
⑵演練前應落實演練所需的各種物資、器材及車輛、防護器材的準備,以確保演練順利進行。
每次演練結束后,應急指揮中心將對預案演練效果進行分析評價,提交演練報告,提出有針對性的內容、要求和措施,以便提高應急組織機構的應急處理能力,做到持續改進??梢詮囊韵聨追矫孢M行評價:
①演練方案制定的合理性;
②應急預案以及應急響應程序內容是否完善,是否與演練結果有沖突之處,是否有需要修訂之處;
③應急預案相關參加人員素質是否能滿足應急響應的要求,是否需要進一步培訓;
④應急響應資源能否滿足,如通訊器材、報警設施、消防器具等是否需要添置或更新。
⑴應急指揮中心負責應急演練的培訓,分別針對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以及各小組的職責和技能進行培訓。
⑵搶險救援組成員每年接受一次滅火、乙炔泄漏處理的培訓。
⑶技術專家組成員經過急救培訓,并每兩年接受再培訓。
⑴每年對新進人員進行消防技能培訓,確保公司內部員工至少都了解或掌握消防設施使用方法。
⑵所有人員每年應接受一次疏散演練的培訓。
⑶ 每兩年安排一次外部急救技能培訓,同時向所有員工開放此課程。
⑴事故的報告程序、應急組織結構、應急工作原則、參與應急救援人員的職責、現場救援的注意事項;
⑵危險源的辨析、污染的防控的措施;
⑶危險物質泄漏處理處置的措施、初期的滅火方法;
⑷接警與報警、緊急警報系統的啟動;
⑸應急救援的方法和技能、事故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的方法;
⑹安全防護設備的使用、應急警戒、撤離和疏散。
⑴獎勵
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中,有下列表現之一的單位和個人,依據本公司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①出色完成應急處置任務,成績顯著的;
②防止或搶救事件災難有功,使公司的財產免受損失或者減少損失的;
③對應急處置工作提出重大建議,實施效果顯著的;
④有其他特殊貢獻的。
⑵責任追究
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有關法律和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員視情況和危害后果,由公司給予行政處分;屬于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司提交公安機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①不按照規定制定事件應急預案,拒絕履行應急準備義務的;
②不按照規定報告、通報事件災難真實情況的;
③拒不執行應急預案,不服從命令和指揮,或者在應急響應時臨陣脫逃的;
④盜竊、挪用、貪污應急工作資金或者物資的;
⑤阻礙應急工作人員依法執行任務或者進行破壞活動的;
⑥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
⑦有其他危害應急工作行為的。
環境事件:是指由于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經濟、社會活動與行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響或部可以抗拒的自然災害等原因致使環境受到污染,人體健康受到危害,社會經濟與人民群眾財產受到損失,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事件。
突發環境事件: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和對全國或者某一地區的經濟社會穩定、政治安定構成重大威脅和損害,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環境事件。
應急預案:針對可能或已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動,以避免事件發生或減輕事件后果的狀態,也稱為緊急狀態;同時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動。
應急準備:指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進行的組織準備和應急保障。
應急響應:事件發生后,有關組織或人員采取的應急行動。
應急救援:指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時,采取的消除、減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惡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損失的措施。
泄漏處理:泄漏處理是指對危險化學物品、危險廢物、放射性物質、有毒氣體等污染源因事件發生泄漏時所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泄漏處理要及時、得當,避免重大事件的發生。泄漏處理一般分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處置量部分。
應急監測:環境應急情況下,為發現與查明環境污染情況和污染范圍而進行的環境監測。包括定點監測和動態監測。
恢復:指在突發環境事件的影響得到初步控制后,為使生產、工作、生活和生態環境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動。
應急演習:為檢驗應急計劃的有效性、應急準備的完善性、應急響應能力的適應性和應急人員的協同性而進行的一種模擬應急響應的實踐活動。
本應急預案由應急預案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和解釋。
本預案為第二版,對比上一版應急預案編制期間,公司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取消了油性油漆的使用,增加了脫脂陶化、噴粉及水性噴漆的生產線。本次預案為公司在《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2018年版)》(備案編號:350212-2018-042-L)基礎上進行的修訂,主要修訂和完善內容如下:
①更新了環境風險評估相關內容;
②完善了環境應急資源調查相關內容;
③更新了應急通訊錄、雨污水管道布置圖等附件。
本應急預案由各應急救援小組各執一份,并報廈門市同安生態環境局備案。
原則上每3年組織一次環境風險應急預案的修訂。因以下原因出現不符合時,應及時對應急預案進行相應的修訂:
⑴生產工藝和技術發生變更時;
⑵周圍環境發生變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險源時;
⑶應急組織指揮體系或職責發生調整時;
⑷新法律法規、標準的頒布實施;
⑸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的修訂;
⑹預案演練或事故應急處置中發現不符合項;
⑺應急預案管理部門要求修訂時;
⑻其它原因。
原則上預案附件每季度查核一次,以改進和完善其功能完整和實用性,注意核查易隨時間而改變的內容,如:
⑴組織機構及成員
⑵電話號碼
⑶聯絡人
⑷消防器材、應急物資數量及放置地點
預案的修訂由應急辦公室負責。
預案附件的更新由副總指揮負責。
預案主體內容若有更動,需經應急總指揮審核并由協理批準后實施。預案更動后,需發布并知會與本預案相關的人員。
?
?
1.內部應急人員的通訊錄
組別 | 應急職位 | 姓名 | 公司職務 | 手機號碼 |
應急總指揮部 | 總指揮 | 韓文浩 | 總經理 | 15259246839 |
副總指揮 | 肖鴻 | 生產總監 | 18965107769 | |
通訊聯絡組 | 組長 | 許澤渾 | 生產總監 | 13850023681 |
成員 | 陳庚榮 | 氣桶部經理 | 13695037048 | |
涂利群 | 機加部經理 | 13859942763 | ||
現場維護與疏散組 | 組長 | 肖鴻 | 生產總監 | 13850060609 |
成員 | 盧英文 | 涂裝包裝部經理 | 18650039828 | |
彭馬凡 | 鈑金部經理 | 18950077335 | ||
林娜 | 行政專員 | 13906057140 | ||
林淑婷 | 行政專員 | 15859226673 | ||
物資供應與后勤保障組 | 組長 | 王小鵬 | 物料部經理 | 13859945002 |
成員 | 熊剛 | 物料部班長 | 13656013995 | |
羅朝江 | 物料部班長 | 15980783293 | ||
搶險救援組 | 組長 | 張美俊 | 銷售副總 | 18950178719 |
成員 | 張明輝 | 整機組裝部經理 | 13400756273 | |
岳萬福 | 設備組班長 | 15959394468 | ||
李旭 | 電工班負責人 | 18059860336 | ||
事故調查與善后處理組 | 組長 | 林思橋 | 研發總監 | 15985856064 |
成員 | 岳秀麗 | 財務總監 | 13860104523 | |
蘇小仕 | 技術部經理 | 13559232517 | ||
雷德發 | 品管二班班長 | 15959458606 | ||
馮國祥 | 品管一班班長 | 13860400546 | ||
應急監測組 | 組長 | 蘇小勤 | 行政主管 | 15980793895 |
成員 | 林娜 | 行政專員 | 13906057140 | |
林輝蘋 | 環保外勤 | 15980890598 | ||
內部專家組 | 組長 | 肖鴻 | 生產總監 | 13850060609 |
成員 | 許澤渾 | 生產總監 | 13850023681 | |
蘇小勤 | 行政主管 | 15980793895 | ||
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聯系電話:0592-7395355。 |
?
?
?
?
2.外部相關單位通訊錄
部門 | 電話 | ||
1 | 火警 | 119 | |
2 | 公安 | 110 | |
3 | 醫療急救 | 120 | |
4 | 同安區西柯衛生院 | 7112120 | |
5 | 廈門市第三醫院 | 7197635 | |
6 | 環保專線 | 12369 | |
7 | 廈門市同安區消防救援大隊 | 7215119 | |
8 | 廈門市安全生產監管局 | 2036266 | |
9 | 廈門市公安局同安分局 | 7022321 | |
10 | 廈門市同安區西柯街道辦事處安監站 | 7369906 | |
11 | 廈門市同安區環境監察大隊 | 7221158 | |
12 | 廈門市同安生態環境局 | 7220398 | |
13 | 廈門市同安區安全生產監管局 | 0592-7316126 | |
14 | 周邊企業 | 廈門銘佳利鑄造有限公司 | 0592-7110778 |
15 | 廈門漢達塑膠有限公司 | 0592-5655978 | |
16 | 廈門中欣博鋁制品有限公司 | 18030142686 | |
17 | 廈門市臺誼石業有限公司 | 0592-7110666 | |
18 | 廈門浦頭鑄造有限公司 | 0592-7110826 | |
19 | 廈門安和翔廢舊物資回收有限公司 | 0592-7209293 | |
20 | 廈門加全橡塑制品公司 | 0592-7025373 | |
21 | 廈門浦頭飼料有限公司 | 0592-7895215 | |
22 | 周邊敏感點 | 下山頭村 | 13859932792 |
23 | 浦頭村 | 0592-7111966 | |
24 | 頂山頭村 | 0592-7033337 | |
25 | 西柯中心小學 | 0592-7112533 |
?
?
⑴突發環境事件接警記錄表
突發環境事件接警記錄表
報警人姓名 | 報警人單位 | 報警人電話 | ||||||
事件地點 | 發生時間 | 報警時間 | ||||||
死亡人數 | 受傷人數 | 被困人數 | ||||||
事件措述 | ||||||||
事件影響范圍 | 有無明顯的發展趨勢 | |||||||
事件性質 | □廢氣事故?????? £化學品泄漏???? □乙炔泄漏 □丙烷泄漏? □液化石油氣泄漏???? □危廢泄漏???? ??□液氧泄漏?? □火災、爆炸??? □土壤污染事故?? £廢水事故排放 ? | 其他事件性質描述 | ||||||
接警后的處理記錄: | ||||||||
接警記錄人:
?
?
啟?? 動?? 令
鑒于公司廠區發生突發環保事件,根據應急預案的設定條件,目前已達到啟動??????? 級的情況,立即啟動??????? 級應急響應,啟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
?
?
??????????????????? 應急指揮部領導小組總指揮:
???????????????????????????????? 年???? 月???? 日
?
?
?
終?? 止?? 令
鑒于針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情況,已達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中所設定的終止條件,經應急指揮部確認,立即終止應急響應,進入后期處置。
?
?
?
?
????????????????????? 應急指揮部領導小組總指揮:
?????????????????????????????? 年???? 月???? 日
?
公司廠區信息上報標準化格式文本見下表。
應急信息報告表
發文單位名稱 | |||||||
發文單位地址 | |||||||
報告人 | 職 務 | 聯系電話 | |||||
突發環境應急事件基本描述 | |||||||
發生時間 | ?????????? 年?????? 月???????? 日???????? 時???? ??分 | ||||||
發生地點 | |||||||
事件基本 描述 | |||||||
已采取的 措施 | |||||||
可能影響的范圍與事項 | |||||||
請求應急聯動的內容 | |||||||
接收人 | 職 務 | 聯系電話 | |||||
處置意見 | |||||||
簽發人 | 職 務 | 聯系電話 | |||||
?
?
培訓記錄表
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廠區環保培訓記錄表 | |||
培訓時間: | 培訓地點: | ||
培訓老師: | |||
培訓內容: | |||
參加培訓人員 | 簽?? 到 | 參加培訓人員 | 簽??? 到 |
?
演練記錄表
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廠區環保演練記錄表 | |||
演練目的: | |||
演練時間: | 演練地點: | ||
演練參加人員: ? | |||
演練觀摩人員: ? | |||
演練指揮人員: ? | |||
演練過程: | |||
演練總結: | |||
記錄人: | 記錄時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接市政污水管網? |
?
?
?
物資類別 | 物資名稱 | 數量 | 用途 | 存放地點 | 負責人 | 聯系電話 |
消防物資 | 干粉滅火器 | 66 | 火災搶險 | A棟廠房 | 陳中華 | 13055507890 |
應急燈 | 82 | 火災搶險 | A棟廠房 | 陳中華 | 13055507890 | |
干粉滅火器 | 16 | 火災搶險 | B棟廠房 | 陳庚榮 | 13695037048 | |
應急燈 | 40 | 火災搶險 | B棟廠房 | 陳庚榮 | 13695037048 | |
干粉滅火器 | 72 | 火災搶險 | C棟廠房 | 涂利群 | 13859942763 | |
應急燈 | 50 | 火災搶險 | C棟廠房 | 涂利群 | 13859942763 | |
干粉滅火器 | 103 | 火災搶險 | D棟廠房 | 涂利群 | 13859942763 | |
應急燈 | 32 | 火災搶險 | D棟廠房 | 涂利群 | 13859942763 | |
干粉滅火器 | 46 | 火災搶險 | E棟廠房 | 盧英文 | 18650039828 | |
應急燈 | 46 | 火災搶險 | E棟廠房 | 盧英文 | 18650039828 | |
干粉滅火器 | 12 | 火災搶險 | 1#辦公樓 | 林輝蘋 | 15980890598 | |
應急燈 | 8 | 火災搶險 | 1#辦公樓 | 林輝蘋 | 15980890598 | |
消防栓 | 7 | 火災搶險 | 1#辦公樓 | 林輝蘋 | 15980890598 | |
干粉滅火器 | 20 | 火災搶險 | 2#辦公樓 | 林輝蘋 | 15980890598 | |
應急燈 | 8 | 火災搶險 | 2#辦公樓 | 林輝蘋 | 15980890598 | |
消防栓 | 7 | 火災搶險 | 2#辦公樓 | 林輝蘋 | 15980890598 | |
堵漏物資 | 潛水泵 | 1 | 堵漏 | 工務班 | 雷義祥 | 13599927515 |
應急閥門 | 1 | 堵漏 | 雨水總排口 | 雷義祥 | 13599927515 | |
防汛沙袋(625px*1750px) | 20 | 火災搶險 | 雨水總排口 | 雷義祥 | 13599927515 | |
水泵軟管 | 1 | 應急 | 工務班 | 雷義祥 | 13599927515 | |
防護物資 | 去靜電樁 | 1 | 個人防護 | ?;瘋} | 王小鵬 | 13859945002 |
去靜電樁 | 1 | 個人防護 | 液化氣倉 | 彭馬凡 | 18950077335 | |
過濾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 1 | 消防防護 | 污水處理站 | 林輝蘋 | 15980890598 | |
過濾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 1 | 消防防護 | ?;瘋} | 王小鵬 | 13859945002 | |
過濾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 1 | 消防防護 | 危廢倉 | 王小鵬 | 13859945002 | |
洗眼器 | 1 | 個人防護 | 涂裝噴漆車間 | 彭馬凡 | 18950077335 | |
洗眼器 | 1 | 個人防護 | 污水處理站 | 林輝蘋 | 15980890598 | |
洗眼器 | 1 | 個人防護 | ?;瘋} | 王小鵬 | 13859945002 | |
應急醫療物資 | 創可貼 | 10盒 | 止血 | 行政部 | 林娜 | 13906057140 |
雙氧水 | 10瓶 | 清潔 | ||||
醫用棉簽 | 10包 | 清洗傷口 | ||||
紗布 | 10包 | 包扎傷口 | ||||
云南白藥 | 10盒 | — | ||||
正氣水 | 10盒 | — | ||||
其他物資 | 消防鏟 | 5 | / | D棟南面 | 涂利群 | 13859942763 |
電纜剪 | 1 | / | 電工班 | 李旭 | 18059860336 |
?
序號 | 制度名稱 |
1 | 《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環境保護管理程序》 |
2 | 《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危險廢物貯存場所責任制度》 |
3 | 《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易制毒化學品管理制度》 |
4 | 《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危險廢物污染規范管理制度》 |
5 | 《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污水處理站操作規程》 |
6 | 《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職業病危害應急救援預案》 |
7 | 《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 |
8 | 《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崗位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
9 | 《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操作規程》 |
?
?
?
?
?
?
?
?
?
?
?
?
?
?
?
?
?
?
?
脫脂除銹預處理設施 | ?CO2儲罐 |
綜合污水處理站 | 焊煙廢氣處理設施 |
有機廢氣處理設施 | 廢氣公示牌 |
危廢間內部導流溝 | 危廢間內部 |
危廢倉庫公示牌 | 水性漆庫 |
事故應急池 | 氣站房2 |
?
?
?
氣站房1 | 氣體報警儀 |
油品庫 | 化學品倉庫 |
洗眼器 | 應急燈 |
?應急消防物資1 | 應急消防物資2 |
?應急物資3 | ?應急物資4 |
應急處置卡 | 應急閥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1 潤滑油理化性質及危險特性一覽表
CAS | 28474-30-8 | 中文名稱 | 潤滑油 |
英文名稱 | lubricating | 別名 | / |
分子式 | C7H12O4 | 分子量 | 160.16778 |
外觀與性狀 | 淡黃色粘稠液體 | 飽和蒸汽壓(kPa) | 0.13(145.8℃) |
溶解性 | 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數有機溶劑 | 引燃溫度(℃) | 248 |
閃點(℃) | 76 | 沸點(℃) | -252.8 |
相對密度 | 0.85(水=1) | 穩定性 | 穩定 |
危險性類別 | / | 侵入途徑 | 吸入、食入、皮膚接觸 |
燃燒(分解) 產物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 | 禁配物 | 硝酸等強氧化劑 |
急性毒性 | / | ||
主要用途 | |||
滅火劑 | 霧狀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 ||
危險特性 | 急性吸入、可出現乏力、頭暈、頭痛、惡心,嚴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觸著,暴露部位可發生油性痤瘡和接觸性皮炎,可引發神經衰弱綜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癥狀及慢性油脂性肺炎。 | ||
急救措施 | ①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清洗,就醫; ②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③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通暢,如呼吸困難,必給氧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④食入:飲適量溫水,催吐,就醫。 | ||
個人防護 | ①眼睛防護:帶化學防濺眼鏡; ②身體防護:穿防毒滲透工作服; ③手防護:戴橡膠耐油手套。 | ||
泄漏應急處理 | ①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 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 ②小量泄漏處理:用砂土或其他不然材料吸附或吸收,減少會發。 ③大量泄漏處理:構筑物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 ||
儲存注意事項 | 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應與氧化劑分開存放,切記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 ||
運輸注意事項 | 用油罐、油罐車、鐵桶、塑料桶等盛裝,盛裝時切記不可裝滿,要留出必要的安全空間。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氧化劑、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車船必須要徹底清洗、消毒,否則部分裝其他物品。船運時,配裝位置應遠離臥室、廚房,并與機艙、電源、火源等部位隔離。公路運輸時要按照規定的路線行駛。 | ||
滅火方法 | 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滅火時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立即撤離。 |
表2? 柴油的理化性質
柴油的理化性質和危險特性分析表 | ||||||||
? ? 理化 ? 性質 ? ? ? | UN.1202 | |||||||
外觀與性狀:稍有粘性的淡黃色液體。 | ||||||||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柴油機的燃料。 | ||||||||
凝固點(℃) | 0 | 相對密度(空氣=1) | 4.0 | |||||
沸點(℃) | 282—338 | 相對密度(水=1) | 0.82—0.86 | |||||
臨界溫度(℃) | 無資料 | 臨界壓力 (MPa) | ||||||
飽和蒸汽壓(kPa) | 4.0 | 燃燒熱 (MJ/kg) | 33 | |||||
最小引燃熱量(mJ) | 無資料 | |||||||
溶解性: | ||||||||
毒性 及 健康 危害 ? | 接觸限值 (mg/m3) | 中國MAC:未制定標準???? | 美國TWA:無資料 | |||||
前蘇聯MAC:未制定標準 | 美國STEL:無資料 | |||||||
侵入途徑 | 吸入、食入、皮膚接觸。 | 毒性:LD50:7500mg/kg????? | ||||||
健康危害 | 皮膚接觸為主要吸收途徑,可致急性腎臟損害。柴油可引起接觸性皮炎、油性痤瘡。吸入其霧滴或液體嗆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經胎盤進入胎兒血中。柴油廢氣可引起眼、鼻刺激癥狀、頭暈及頭痛。 環境危害: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和大氣可造成污染。 | |||||||
急救措施 |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清新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盡快徹底洗胃。就醫。 | |||||||
燃燒爆炸危險性 | 燃燒性 | 易燃 | 閃點(℃) | 不低于55 | ||||
自燃溫度(℃) | 爆炸極限(v %) | 0.7~5.0% | ||||||
危險特性 | 本品易燃。遇明火、高熱或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 |||||||
燃燒分解產物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 | |||||||
穩定性 | 穩定 | |||||||
聚合危害 | 不聚合 | |||||||
禁忌物 | 強氧化劑、鹵素。 | |||||||
滅火方法 | 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采用霧狀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等滅火劑滅火。 | |||||||
? ? ? ? 防護 措施 ? ? ? ? ? | 泄漏應急處理 |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一般作業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區域。小量泄漏:用活性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蛟诒WC安全的情況下,就地焚燒。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理。 | ||||||
儲運注意事項 | 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倉庫或儲罐。遠離熱源和火種。與可燃物、有機物、氧化劑隔離儲運。夏令炎熱季節,早晚運輸。 | |||||||
防護措施 |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建議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應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一般作業防護服。 手防護:戴橡膠耐油手套。 | |||||||
其它 | 工作現場嚴禁吸煙。避免長期反復接觸。 | |||||||
表3? 壓縮氧理化性質及危險特性
標識 | 中文名稱 | 氧 | 危險貨物編號 | 22001(壓縮的)22002(液化的) | UN編號 | 1073(壓縮的)1072(液化的) | |||||||||||||||||||||
英文名稱 | oxygen | 化學類別 | 非金屬無機物 | CAS號 | 7782-44-7 | ||||||||||||||||||||||
包裝分類 | Ⅲ | 包裝標志 | 5、11 | ||||||||||||||||||||||||
分子式 | O2 | 相對分子量 | 32 | 危險性類別 | 第2.2類不燃氣體 | ||||||||||||||||||||||
理 化 特 性 | 外觀與性狀 | 無色無臭氣體 | |||||||||||||||||||||||||
沸點 | -183.1℃ | 熔點(純) | -218.8℃ | 閃點 | 無意義 | ||||||||||||||||||||||
燃燒熱(KJ/mol) | 無意義 | 飽和蒸汽壓(KPa) | 506.62(-164℃) | ||||||||||||||||||||||||
臨界溫度 | -118.4℃ | 引燃溫度 | 無意義 | 臨界壓力(MPa) | 5.08 | ||||||||||||||||||||||
相對密度(水) | 1.14 | 相對密度(空氣) | 1.43 | 穩定性 | 穩定 | ||||||||||||||||||||||
聚合危險 | 不聚合 | 禁忌物 | 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屬粉末、乙炔 | ||||||||||||||||||||||||
溶解性 | 溶于水,乙醇 | ||||||||||||||||||||||||||
毒性 | 侵入途徑 | 吸入 | |||||||||||||||||||||||||
健康 危害 | 常壓下,當氧的濃度超過40%時,有可能發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時,出現胸骨后不適感、輕咳,進而胸悶、胸骨后燒灼感和呼吸困難,咳嗽加??;嚴重時可發生肺水腫,甚至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吸入氧濃度在80%以上時,出現面部肌肉抽動、面色蒼白、眩暈、心動過速、虛脫,繼而全身強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長期處于氧分壓為60-100kPa(相當于吸入氧濃度40%左右)的條件下可發生眼損害嚴重者可失明。 | ||||||||||||||||||||||||||
急救 |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 ||||||||||||||||||||||||||
保護措施 | 工程控制:密閉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 呼吸系統防護:一般不需要特殊防護;眼睛防護:一般不需要特殊防護;身體防護:穿一般作業工作服;手防護:戴一般作業防護手套。 其它:避免高濃度吸入。 | ||||||||||||||||||||||||||
燃 燒 爆 炸 危 險 性 | 燃燒性 | 本品助燃 | (燃燒分解)產物 | ||||||||||||||||||||||||
危險 特性 |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燒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數活性物質。與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 ||||||||||||||||||||||||||
滅火 方法 | 用水保持容器冷卻,以防受熱爆炸,急劇助長火勢。迅速切斷氣源,用水噴淋保護切斷氣源的人員,然后根據著火原因選擇適當滅火劑滅火。 | ||||||||||||||||||||||||||
泄漏 處理 |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一般作業工作服。避免與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觸。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 ||||||||||||||||||||||||||
操作事項 | 密閉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遠離易燃、可燃物。防止氣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活性金屬粉末接觸。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 ||||||||||||||||||||||||||
儲存事項 | 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應與易(可)燃物、活性金屬粉末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 ||||||||||||||||||||||||||
運輸事項 | 氧氣鋼瓶不得沾污油脂。采用剛瓶運輸時必須戴好鋼瓶上的安全帽。鋼瓶一般平放,并應將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過車輛的防護欄板,并用三角木墊卡牢,防止滾動。嚴禁與易燃物或可燃物、活性金屬粉末等混裝混運。夏季應早晚運輸,防止日光曝曬。鐵路運輸時要禁止溜放。 | ||||||||||||||||||||||||||
表4? 乙炔理化性質及危險特性一覽表
CAS | 74-86-2 | 中文名稱 | 乙炔 |
英文名稱 | Ethyne;Welding Gas | 別名 | 電石氣 |
分子式 | C2H2 | 分子量 | 26.04 |
外觀與性狀 | 無色無味氣體,工業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氣味 | 溶解性 |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氯仿、苯,混溶于乙醚 |
相對密度 (水=1) | 0.62(-82℃) | 相對蒸氣密度 (空氣=1) | 0.91 |
閃點(℃) | -17.7 | 熔點(℃) | -81.8(119kPa) |
飽和蒸氣壓(kPa) | 4460(20℃) | 沸點(℃) | -83.8(升華) |
臨界溫度(℃) | 35.2 | 燃燒熱(kJ/mol) | -1298.4 |
引燃溫度(℃) | 305 | 臨界壓力(MPa) | 6.19 |
爆炸上限 %(V/V) | 82 | 爆炸下限 %(V/V) | 2.5 |
禁配物 | 強氧化劑、堿金屬、堿土金屬、重金屬尤其是銅、重金屬鹽、鹵素 | 聚合危害 | 聚合 |
用途 | 1.?? 用于制取乙醛、醋酸、丙酮、季戊四醇、丙炔醇、1,4-丁炔二醇、1,4-丁二醇、丁二烯、異戊二烯、氯乙烯、偏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醋酸乙烯、甲基苯乙烯、乙烯基乙炔、乙烯基乙醚、丙烯酸及其酯類等。乙炔亦是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和塑料的單體,也可直接用于金屬的切割和焊接。 2.?? 用于金屬焊接或切割,并用于夜航標志燈和一般燈,大量用作石油化工原料,制造聚氯乙烯、氯丁橡膠、乙酸、乙酸乙烯酯等。 3.?? 是有機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亦是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和塑料的單體,也用于氧炔焊割。 | ||
急性毒性 | — | ||
危險識別 | ①健康危害:純乙炔屬微毒類,具有弱麻醉作用,麻醉恢復快,無后作用。在2.5%以下無毒。高濃度時置換空氣中的氧,可引起單純窒息。暴露于20%濃度時,出現明顯缺氧癥狀,吸放高濃度時,初期興奮、多語、哭笑不安,后出現暈眩、頭痛、惡心、嘔吐、共濟失調、嗜睡;嚴重者昏迷、紫紺、瞳孔對光反應消失、脈弱而不齊。當混有磷化氫、硫化氫時,毒性增大,應予以注意。? ②環境危害:電石法生產的乙炔含有H2S、PH3等雜質,系無色毒性氣體,對人體有害。 ③燃爆危險:極度易燃,具有窒息性。 ④危險類別:第2.2類易燃氣體。 | ||
急救措施 | ①皮膚接觸: 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②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③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④食入: 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 ||
存儲注意事項 | 乙炔的包裝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劑及多孔物中,裝入鋼瓶內。儲存于陰涼、通風的易燃氣體專用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應與氧化劑、酸類、鹵素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小心避火。 | ||
泄漏處理 |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直至散盡。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消除方法: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將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 ||
滅火方法 及注意事項 | ①滅火方法切斷氣源。若不能立即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加強設備、容器、缸壁的均勻冷卻,以防設備破裂。 ②滅火劑:霧狀水、二氧化碳、干粉。 ③注意事項:不宜使用鹵代烷滅火劑。如泡沫滅火劑、1211滅火劑等含鹵素化學物質滅火劑。鹵素物遇熱會與乙炔發生劇烈化學反應。 |
表5 除銹劑理化性質及危險特性一覽表
CAS | / | 中文名稱 | 溶劑型防銹型 | |||
英文名稱 | / | 別名 | / | |||
制造商或供應商名稱 | 上海北杉化學有限公司 | 地址 | 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瀏翔公路 2885 號 | |||
傳真號碼 | (021)5951-1495 | 緊急聯系電話 | (021)5951-0669 | |||
成分 | 單寧酸及化合物 | 成分百分比(%) | 5~15% | |||
無機鋁鹽類 | 30~60% | |||||
有機聚胺 | 1~5% | |||||
有機膨潤土 | 1~5% | |||||
有機鋰 | 1~5% | |||||
外觀與性狀 | 液體 | pH值 | 4-10 | |||
熔點(℃) | -87.1 | 應避免狀況 | 強酸、強堿 | |||
沸點(℃) | 87.1 | 相對密度(水=1) | 1.46 | |||
相對蒸汽密度(空氣=1) | 4.53 | 飽和蒸氣壓 | 13.33(32℃) | |||
穩定性 | 正常狀況下穩定 | 禁配物 | / | |||
危害識別 | 吸入、食入、眼睛和皮膚接觸。 造成皮膚刺激。造成嚴重眼刺激??赡軐е缕つw過敏反應。懷疑會導致遺傳性缺陷??赡苤掳?。 可能對生育能力或胎兒造成傷害??赡軐ζ鞴僭斐蓳p傷(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視覺器官 ,全身毒性)。長期或重復接觸可能對器官造成損傷(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視覺器官 ? | |||||
急救措施 | 吸入:立即將患者移到新鮮空氣中陰涼處救治,嚴重者送醫 皮膚接觸:以清水清洗 眼睛接觸:以大量水沖洗,嚴重者就醫 食入:催吐并緊急送醫救治 | |||||
個人防護 | 呼吸防護:防毒面具 呼吸防護:戴橡膠手套 眼睛防護:面罩 皮膚及身體防護:工作服、膠鞋 | |||||
儲存注意事項 | 1.???? ? 儲存在陰涼通風處 2.???? ? 避免高溫、火花、火焰或靜電的產生 3.???? ? 避免和鹵、強酸或氧化物接觸,并避免和以上物質存于同一場所 | |||||
操作注意事項 | 1.使用前請戴好手套,做好保護措施 2.加強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操作流程 3.使用防爆型的通風設備,防止蒸汽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 4.避免與強氧化劑、還原劑、堿類、金屬粉末接觸 5.貯存于合格之安全容器內 6.限量儲存,不使用時容器應加蓋 | |||||
泄漏處理 | 1.???? ? 將易燃物迅速搬離現場 2.???? ? 大量泄漏時:隔離現場以防止人員進入。作業時得穿戴防護服裝,以沙土等阻塞漏出口,并將之移至安全地點,然后將漏油盡量回收至空容器內 | |||||
滅火措施 | 1.???? ? 初起火時,使用化學干粉滅火劑或二氧化碳滅火劑 2.???? ? 大規?;馂臅r,以泡沫滅火劑阻隔空氣 3.???? ? 在周邊設備上撒淋冷水以散熱 4.???? ? 滅火時在上風向并穿防火衣物 | |||||
廢棄處置方法 | 1.???? ? 依照環保法規處置或委托合法單位處置 2.???? ? 禁止隨意丟棄 | |||||
?
(6) 水性漆msds
?
?
(7)陶化劑msds
?
?
(8)脫脂粉msds
?
?
?
(9)脫脂劑msds
?
?
?
(10)液化石油氣msds
?
姓名 | 所在部門 | 聯系電話 | 職務/職稱 |
韓文浩 | 行政部 | 15259246839 | 總經理 |
肖鴻 | 生產部 | 13850060609 | 廠長 |
林娜 | 總務課 | 13906057140 | 總務課長 |
?
?
?
?
?
?
?
?
根據福建省環保廳轉發環保部關于印發《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2015年)1月20日、《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 169-2018)和環保部《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指南(試行)》的要求,編制了本企業的“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報告”,內容包括基本情況調查與分析、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分析、現有環境風險防控措施的差距分析,企業環境風險等級確定以及制定完善環境風險防控措施實施計劃等。根據評估結果進一步完善企業環境風險應急防控措施,提高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
報告內容格式符合導則、試行指南編制要求,具備《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方法》所規定的各項基本要素,盡量考慮企業與周邊環境系統的整體性。緊密結合本公司實際運行情況、生產工藝、環境風險物質進行風險源辨識和風險分析,并且與突發環境事件處置工作相適應,針對企業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提出相適應的整改計劃。企業情景源強分析、環境風險受體分析等內容科學合理,環境風險防控、應急措施等內容切實可行。報告編制體現出規范性、針對性、科學性、客觀性和可行性。
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評估工作做到真實、客觀、公正,保證資料、數據的時效性、代表性和可靠性。結論明確。
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年1月1日起實施;
⑵《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⑶《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⑷《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訂;
⑸《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20年修訂;
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⑻《廈門市環境保護條例》,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⑼《福建省環境保護條例》,2012年3月31號起施行。
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3]15號,2013年6月19日實施;
⑵《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環境保護部,環發[2010]113號,2010年9月28日;
⑶《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管理防范環境風險的通知》,環發[2012]77號,2012年7月3日;
⑷《關于切實加強風險防范嚴格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通知》,環發[2012]98號,2012年8月7日;
⑸《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17號;
⑹《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登記辦法(試行)》,環保部令第22號,2012年;
⑺《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國辦函〔2014〕119號,2014年12月29日;
⑻《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指南(試行)》,環辦[2014]34號,2014年4月;
⑼《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34號,2015年4月16日。
⑴《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169-2018);
⑵《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
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
⑷《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
⑸《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⑹《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
⑺《廈門市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35/322-2018);
⑻《廈門市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35/323-2018);
⑼《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
⑽《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物控制標準》(GB18599-2020);
⑾《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及修改單相關要求;
⑿《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年版);
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HJ589-2010);
⒁《福建省環保廳關于規范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閩環保應急[2013]17號;
⒂《福建省環保廳轉發環保部關于印發《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閩環保應急[2015]2號,2015年1月;
⒃《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分級方法》(HJ941-2018);
⒄《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試行)》(環境保護部公告2016年第74號);
⒅《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評審工作指南(試行)》。
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廈門市同安區西柯鎮西柯街611號,主要從事活塞式空氣壓縮機、螺桿式空壓機的生產。公司員工總人數為618人,不在廠內住宿,有300人在廠內就餐,年工作日為300天,一天8小時工作制,年產活塞式空氣壓縮機2萬臺/年;螺桿式空壓機0.5萬臺/年。企業基本信息見表3.1-1。
表3.1-1? 企業基本信息一覽表
單位名稱 | 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組織機構代碼 | 9135020061200896X6 | 法定代表人 | 韓螢煥 |
單位所在地 | 廈門市同安區西柯鎮西柯街611號 | 從業人數 | 800人 |
中心經度 | E 118°09′48″ | 中心緯度 | N 24°40′25″ |
所屬行業類別 | C344壓縮機制造 | 廠區面積 | 46726.851m2 |
成立日期 | 1991年1月 | 公司類型 | 有限責任公司(臺港澳與境內合資) |
企業規模 | 年產活塞式空氣壓縮機3萬臺/年;螺桿式空壓機4萬臺/年 | 其他 | 每天10小時工作制,1班/天,年生產天數252天 |
⑴地理位置
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廈門市同安區西柯鎮西柯街611號,東側緊鄰西柯街(該段亦稱“同丙路”);西側為西側為廢品回收站及空地;北側為空地、銘佳利鑄造有限公司;南側為廈門坤振工貿有限公司。
同安區是廈門市最大的行政區,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位居廈門、漳州、泉州“金三角”中心地帶,北與安溪、南安交界,西接長泰,東連同安區,南面隔同安灣與湖里區相望,西南與集美區毗鄰。國道324線、省道205線、福廈漳高速公路貫穿全境,20km長、60m寬的同集城市快速道以及集美大橋、杏林公鐵大橋、城市快速道、海翔大道的開發建設把同安和廈門半島徹底連為一體。
同安區地形復雜多樣。全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全區陸域面積657.59平方公里。同安區的主要礦產資源有高嶺土、礦石、花崗巖,其次是泥煤、鉀長石、黑云母、鐵礦等十六種。其中以高嶺土分布最廣,品位高,儲量豐富,是電子、造紙、航天、建筑陶瓷等工業的主要原料。沿海還有海鹽等海產品資源。山區有森林、水果等資源,并已探明多處地熱、礦泉水等資源。
⑶氣候氣象
同安區地處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熱量充足。冬短(25天)無嚴寒,夏長(152天)無酷暑,春暖晴雨多變,秋涼氣爽怡人,有著豐富的發展農、林、牧、漁的氣候資源。
⑷水文概況
①地表水水文特征
同安區內的河流均源于區境之內,流程短促,自成水系,由北向南,在區境內入海。主要河流有東溪、西溪、西林溪、官潯溪,干流總長106.78公里,總流域面積701.75平方公里。全區多年平均水資源8.62億立方米,人均擁有水資源1630立方米。全區海岸線長86公里。
②海域水文特征
同安灣為五通至澳頭連線以內,廈門島東北側的海域為主的海區,它由東咀港和潯江二者組成。灣口寬3.5km,灣內寬7km,水深從灣頂小于5m至灣口l0m以上,傾斜坡度2﹪,潮汐為半日潮,潮流屬往復流,大潮最大流速60.6-1822.5000000000002px/s,小潮最大流速為48.4-1562.5px/s,潮差4.5-6.0m。灣頂(丙洲以北)己被兩條海堤圍成倒三角形口袋式的海域,其面積約2.6 km2,有石潯與浦頭至丙洲的兩條較深水道,其余均為淺灘,現場測得其平均水深約為1.5m,退潮至低潮時,本海區的海水幾乎全部退出。納潮量約為390×104m3,水交換能力稍好。
根據《廈門市環境功能區劃》(第四次修訂),項目所在區域各環境功能區劃如下:
⑴環境功能區劃
①水環境
項目所在區域納污海域為同安灣海域,根據《福建省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2011~2020年)》,該范圍內海域以二類海域環境功能區控制,編號為FJ103-C-II。主導功能為旅游、航運,兼顧納污。根據《福建省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及《廈門市環境功能區劃(第四次修編)》,同安灣二類區執行《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具體見表3.1-2。
表3.1-2? 《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 單位(mg/L),pH除外
項目 | 標準限值 | 執行標準 |
pH值(無量綱) | 7.8~8.5 | 《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第二類 |
化學需氧量≤(COD) | 3 | |
無機氮≤(以N計) | 0.30 | |
活性磷酸鹽≤(以P計) | 0.030 | |
生化需氧量≤(BOD5) | 3 |
②環境空氣
項目所在區域環境空氣質量規劃為二類功能區,環境空氣質量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及修改單(生態環境部公告2018年第29號)中的二級標準。標準限值見表3.1-3。
表3.1-3?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污染物項目 | 平均時間 | 濃度限值 | 濃度單位 | 備注 |
PM10 | 年平均 | 70 | μg/m3 |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 )二級標準 |
24小時平均 | 150 | |||
SO2 | 年平均 | 60 | μg/m3 | |
24小時平均 | 150 | |||
1小時平均 | 500 | |||
NO2 | 年平均 | 40 | μg/m3 | |
24小時平均 | 80 | |||
1小時平均 | 200 | |||
TSP | 年平均 | 200 | μg/m3 | |
24小時平均 | 300 | |||
CO | 24小時平均 | 4 | mg/m3 | |
1小時平均 | 10 | |||
PM2.5 | 年平均 | 35 | μg/m3 | |
24小時平均 | 75 | |||
非甲烷總烴 | 1小時平均 | 2.0 | mg/m3 |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詳解》 |
苯 | 1小時平均 | 110 | μg/m3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附錄D |
甲苯 | 1小時平均 | 200 | μg/m3 | |
二甲苯 | 1小時平均 | 200 | μg/m3 |
③聲環境
項目位于工業區,聲環境功能區劃為3類區,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3類標準,即晝間≤65dB(A)、夜間≤55dB(A);東側靠近同丙路(城市次干道)一側執行4a類區標準,即晝間≤70dB(A)、夜間≤55dB(A)。
⑵污染物排放標準
①廢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項目生產廢水經廠區處理后可經市政污水管網納入同安水質凈化廠。根據《廈門市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35/322-2018)“5.2.3出水排入建成運行的城鎮污水處理廠(站)的排污單位,其間接排放限值按照現行國家或福建省的相關標準執行”。因此,項目廢水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表4三級標準和《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GB/T31962-2015)表1中B級標準。
表3.1-4? 項目運營期廢水排放應執行的標準限值? 單位:mg/L,pH 除外
序號 | 污染物 | 標準限值 | ||
GB8978-?1996 三級標準 | GB/T31962-2015 B級標準 | 項目納管 執行標準 | ||
1 | COD | 500 | 500 | 500 |
2 | BOD5 | 300 | 350 | 300 |
3 | SS | 400 | 400 | 400 |
4 | NH3-N | / | 45 | 45 |
5 | 石油類 | 20 | 15 | 15 |
②廢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項目廢氣中主要污染物為顆粒物、VOCs(以非甲烷總烴表征)、食堂油煙、SO2、NOx。噴粉固化工序采用液化石油氣加熱,屬于工業爐窯、燃燒廢氣中SO2、NOx排放執行《工業爐窯大氣污染排放標準》(GB9078-1996)限值要求,鑒于《廈門市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323-2018),嚴于《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9078-1996);因此涂裝線變更項目燃燒廢氣中SO2、NOx排放執行《廈門市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35/323-2018)表1標準,廚房產生的油煙廢氣執行《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試行)》(GB18483-2001)小型標準。具體排放限值見表3.1-5、3.1-6。
?
?
表3.1-5 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污染物 | 最高允許排放 |